4 月 28 日上午,全省组织市州百余位城管部门代表实地观摩兰州市部分 " 精致项目 " 创建成效,来自省住建厅、市、州共百余名城管部门代表参加,参观了兰州市 " 精致项目 " 成果展示,代表们来到盐场堡码头观摩 " 五位一体化 " 环卫作业现场展示,来到兰州西站并步行上人行天桥参观,后到达安宁区阳明巷感受老旧街道特色改造带来的惊喜,还参观了安宁区全循环智能垃圾分类生态运营中心,最后在安宁科教城、幸福街观摩学习垃圾分类如何走进居民生活。观摩团成员纷纷表示:" 这些经验亮点极具榜样性,要充分借鉴学些,把好的东西带回去,让城市发展更有姿有色。"
观摩点一:兰州市环境卫生 " 五位一体 " 作业模式
代表们早晨 9 点来到盐场堡码头,观摩兰州环卫 " 五位一体 " 作业模式,结合环卫工作实际,兰州市研究探索出了 " 地毯式吸尘、机械化清扫、分时段清洗、科学调度洒水、精细化保洁 " 相结合的 " 五位一体 " 环卫作业模式:对主次干道 24 小时不间断吸尘,日吸尘量达 310 多吨;按照主次干道洗扫 2 次 / 日以上、重点区域洗扫 3 次 / 日以上的要求,对主城区随机洗扫、清理积尘;针对路况、温度、湿度等不同情况,合理安排洒水作业时间、频次及方式,调度、实施精准化洒水压尘;采取一天一大扫、两普扫、全天候保洁等方式,加强人工清扫保洁,着力清除主次干道、人行道的积尘和杂物。" 五位一体 " 环卫作业模式的全面推行 , 使道路扬尘盲区、死角得到预防,薄弱环节得到整治,城市道路洁净化水平稳步提高。
观摩点二:望河亭(兰铁泵站)综合改造
兰铁泵站综合改造是兰州市黄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的缩影。泵站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占地面积 3330 平方米,主要为兰州铁路局提供水源,2008 年兰州铁路局使用自来水后,该泵站废弃。受泵站主体建筑影响,上下 150 米长步道未能连通,而且泵站主体结构破损严重,影响黄河两岸整体景观。兰州市在打造黄河风情线大景区过程中,对兰铁泵站进行了改造利用和综合治理,编制了《兰铁废弃泵站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建设内容为拆除泵房上部结构,保留原下部结构,改造为观景亭,连通滨河漫步道和人行道。项目于 2018 年 12 月开工,2019 年 5 月完工,建设完成 518.59 平方米观景平台、观景厅 2 座,人行步道 280 米、上游生态护坡 609.90 平方米、下游绿化 2805.04 平方米,为黄河兰州段生态治理保护和废弃建筑物改造利用探索了新的模式,也让市民在茶余饭后多了一处亲水、观河、纳凉的好去处。
观摩点三:兰州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精细化管理
兰州西站北广场位于国铁兰州西站北侧,是兰州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二期工程,设计风格总体上保持和兰州西站相互和谐统一,通过巨大的环形天桥,和兰州西站本身连为一体,建筑风格兼有中原传统文化和西域风情的特色,以中原传统建筑的三段式为原型,通过现代造型手法将丝路飞天文化中流动、飘逸、浪漫和积极进取的性格塑造其中,充分表达出 " 飞天甘肃 " 屹然崛起的气势。
兰州市轨道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从环境卫生、城市家具、智慧物业、安全保卫、消防工程等方面不断提升改造,使城市管理更加规范精细。配置了保洁员 64 人,各类清扫设备 23 台,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确保广场 24 小时干净整洁;在广场合理配置了分类式果皮箱,引导市民垃圾分类投放;利用工程设计中的桥架进行线路铺设,确保线路无明线、无裸露,打通视觉走廊,亮出城市天际线,并配置了专项人员负责广场亮化、绿化、城市家具清洁等工作;引入了智能化停车收费系统,支持无感支付、电子发票领取等功能;加装了客流计数系统,实时统计兰州西站出入客流,精准服务旅客;加装了微电脑时控系统,对无人使用的电梯、广场灯光等设施设备进行微电脑控制,在确保节能降耗的同时,使广场周边及环形天桥上的灯光成为了具有景观价值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兰州西站综合交通枢纽运行中始终坚持精细化管理、高标准服务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都能做到处处有岗位、人人有责任、事事有标准、件件有落实,带动了兰州西站周边区域治理效能和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为打造都会城市,建设精致兰州做出了积极贡献,使市民归属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攀升。
观摩点四:安宁区阳明巷改造工程
在市委、市政府 " 十大精致项目 "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安宁区高度重视,多措并举,为着力解决全区创建项目短板,努力加快宜居城市建设,打造了一批有利于完善基础功能、彰显城市品质、满足民意民生的代表性、示范性项目,阳明巷便是其中之一。
安宁区步行街——阳明巷是由原来的王家庄小吃一条街改造提升而来,是安宁区建成的第一个带有主题性的文化餐饮精品小街巷,原来的王家庄小吃街经过近 10 年的洗礼,街面及两侧店铺整体面貌陈旧、均为彩钢结构的简易排档。随着经济、交通、市容环境等各方面高质量的发展,老街逐渐凸显出占道经营、卫生环境不达标,油烟及噪音污染、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突出,影响居民生活,存在安全隐患,与全市整体形象反差较大。在提升改造设计中,阳明巷承传王阳明历史精髓,运用现代建筑手法将该街区打造成了兼具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的仿古街巷。
阳明巷提升改造从地下的市政管网铺设,到地面的设施建设及立面全部重新打造,对原有的 196 户商铺铺面全部进行了提升改造。通过整体提升,整条街全面推行落实垃圾分类,真正实现了现代化的市场管理体制。阳明巷的改造,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群众、尤其是附近高校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同时促进了安宁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区整体形象水平,增强了地域文化属性。
观摩点五:高标准智能化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科教城小区是高标准智能化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之一,共有 35 栋居民楼,169 个单元,2815 户。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共投放 76 组两个分类设备,每户居民配套发放了积分卡,前三个月居民可凭借积分卡免费领取两卷可降解的垃圾袋,方便将家中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投放,居民通过扫码投放垃圾获取积分,积分可以在积分兑换机或现场宣教活动中进行积分兑换,其中,每个垃圾桶每天可获得 5 个积分。
在可回收四分类设备演示区,该区域主要投放了一台积分兑换机和一个有害垃圾箱和一组可回收四分类设备,积分兑换机方便于居民随时随地进行积分兑换,所有的商品可以根据后台数据分析进行更换和调整。有害垃圾箱主要用于收集荧光灯管、化妆品电子垃圾等,可回收四分类设备主要用于收集家中的可回收物,该设备底部设置了自动称重功能,居民投放后可显示相应的重量,兑换成积分形式。
观摩点六:莫高大道南段提升改造
莫高大道南段原有门头牌匾色调单一,设计呆板缺乏创意,字体不协调,材质档次不高,店招式、灯箱式等各种形式混乱使用,破坏了街道整体形象。莫高大道南段提升改造项目总投资 29.8 万元,准备提升改造门头牌匾 64 家,共计 356 平方米。材质区别于普通门头材质选用铝单板,以保证板面的平整性及质感,每个门店字体不超过 30 公分,设计以体现门店经营特色为主,使整个门头活起来、亮起来。门头布局采用大面积留白的方式,尽显精致、时尚的都市风格,颜色以暗色系哑光为主,循环布局,增强了视觉感。提升改造完成后实现建筑特色化、街道景区化、空间明净化、设施标准化、商业休闲化,打造一条绿色、人文、靓丽的新街区,塑造安宁区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形象。
观摩点七:安宁区全循环智能生态运营中心
为构建垃圾分类全流程生态闭环,完善末端处置,安宁区于 2018 年 6 月正式启动智慧垃圾分类与循环经济一体化项目,配套上线安宁区全循环智能分类生态运营中心。
安宁区全循环智能分类生态运营中心占地面积 30 余亩,投资 9200 万元,设计处置有机垃圾量 20 吨 / 日,分类打包再生资源 200 吨 / 日,大件垃圾破碎 50 吨 / 日,并配套上线生活垃圾分类全流程智慧监管平台及污水处理、消防等系统。运营中心涵盖了厨余垃圾处置中心、大件垃圾破碎中心、再生资源分类打包中心、有害暂存中心、全循环智能智慧控制中心,实现了安宁区垃圾分类末端循环、智能、有效地处置,并通过全循环智能智慧中心对全区垃圾分类的前端收集、中端运输、末端处理实施了可控数字化监管,政府能够得到有效反馈,立足于主导监管角色。目前安宁区已具备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能力,并实现厨余、可回收、有害、其他四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潇旋 文 / 图
见习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