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东省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与中山七院联合主办的省级继续教育项目 " 危重新生儿诊疗新进展 " 学习班在中山七院举办。学习班邀请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杜立中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冯琪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吴本清教授、中山七院儿科学科带头人庄思齐教授等血液、新生儿科、超声、检验等领域的全国权威专家前来授课。
新生儿救治水平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体现,是反映区域居民健康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过去的半世纪以来,随着产前糖皮质激素、呼吸治疗技术、肺表面活性物质等应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改进理念普及,使危重新生儿救治技术的不断规范、完善,为高危新生儿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然而新生儿危重症的诊治工作仍面临许多挑战。本次学习班聚焦新生儿学国际热点问题,内容涵盖多学科及亚专科,紧密贴近临床。会议通过现场学习与网络直播同步进行,线上、线下有 200 余位来自全国的同行与会,学术氛围浓厚,现场及线上学员与专家热烈讨论。
▲会议现场
据了解,学习班上,杜立中教授结合国际最近研究成果讲授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分型、影响因素、合并症、处理原则及预后。冯琪教授聚焦国际热点——母乳喂养,结合后疫情现状讲解高危儿母乳益处、现状、评估及促进措施等。吴本清教授分享各类早产儿心律失常的危重病例,着重于病情评估及处理。庄思齐教授从机制及临床方面讲授新生儿肺损伤的原因,肺保护策略的实施、效果评估及综合管理。陈纯教授深入探讨各项红细胞检验参数对新生儿疾病评估的临床意义。徐作峰主任结合临床分享超声在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应用。罗招凡主任讲解胎儿 TORCH 感染发病率、不良后果、筛查原则及多个检验项目的指导临床价值。薛红漫副主任介绍脐带血主要成分、制备和使用流程以及各类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房晓祎主任结合国际新进展探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原理、适用对象、使用时机、联合治疗、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本次会议分享了新生儿疾病诊疗前沿,体现多学科联合、综合管理对新生儿临床管理的重要性,旨在提高新生儿危重症的救治水平,为开展学术合作及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为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张霭润 陈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