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4-30
汕尾陆丰:振兴滨海走廊 拼出“汕尾速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陆丰市乡村振兴滨海走廊示范带是汕尾市推动连片乡村振兴的创新之举。

400 平方米的乱葬岗变成 4 万多平方米的滨海广场;从一年所有旅游点 10 万人次光顾,到一个点就有 50 万人次游客;从无人关注到吸引投资 438 亿多元建民宿 …… 经过短短几年发展,位于汕尾市陆丰市的乡村振兴滨海走廊示范带迸发出了令人惊讶的活力,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访了滨海走廊示范带金厢段,解码乡村振兴的 " 汕尾速度 "。

一次招商会 签下 438 亿多元的民宿项目

2021 年 4 月 10 日,汕尾陆丰市在金厢镇十二岗村召开 " 陆海相通 丰收心宿 " 民宿招商大会。会上,整条乡村振兴滨海走廊示范带签下 21 个民宿项目,共 438.84 亿元,其中金厢段签下 6 个民宿项目近 100 亿元。这两个数字让外界 " 吓了一跳 ",而这仅是民宿业的投资。要知道,几年前,示范带沿线还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

真金白银的投资,足以反映陆丰乡村振兴滨海走廊示范带的魅力和潜力。陆丰市乡村振兴滨海走廊示范带是汕尾市推动连片乡村振兴的创新之举,横跨东海、金厢、碣石一街道、两个镇,总长约 48 公里,串联起沿线 16 个村(居)共计 36 个自然村,沿线直接受益人口 7 万多人,辐射带动 30 多万人。在整条示范带上,金厢段占了 17.8 公里,覆盖了金厢镇山门、金厢社区、下埔、洲渚、十二岗等行政村。

■汕尾市陆丰市金厢镇的十二岗沙雕公园里,游客兴致勃勃地拍照。

陆丰市金厢镇委副书记沈立新介绍说,金厢镇依山傍海,土地面积少,无法承担工业、大型企业进驻发展,怎么突破发展,曾经困扰了当地很久。这几年,在陆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金厢打出了 " 红色文化、蓝色崛起、绿色发展 " 的发展主题,红色方面,沿线打造了周恩来活动遗址、周恩来渡海处,周恩来主题公园,金厢活动文化馆等红色景点;蓝色方面,打造了金厢银滩、十二岗沙雕公园、沙滩足球、金厢溪碧道,以及整个沿线涉及的八个村外立面的提升改造、三个滨海餐厅的提升改造等等;绿色方面,重点发展荔枝种植等经济作物种植。

一个红色景点一年带来 50 万人次客流

" 才半年没来,这个地方就打造得这么漂亮,周末要带孩子来逛逛。" 一位汕尾游客在十二岗沙雕公园海滩游玩时不由得发出赞叹。1927 年,沙滩公园所在地是彭湃等同志领导农会会员攻打碣石城的集结地,当年约有 6000 人参与。此处的红色遗址景点正在加紧打造中,海边的沙滩则已经热闹非常,有各种人物沙雕,沙滩排球场、足球场等,不时有游客散步、观赏、海钓。

" 大榕树下开会 "" 一条鱼的故事 "" 临别赠枪 "…… 在省定 " 红色村 " 下埔村,周恩来活动居址所在的一条街上,每一间民房的外墙都画上了五颜六色的宣传画,形象地再现了 90 多年前周恩来同志在村里养病时的一幕幕场景。

1927 年南昌起义后,周恩来在叶挺、聂荣臻、杨石魂的陪同下,在下埔村下辖的黄厝寮自然村村民黄秀文(时任南塘区委书记)家养病,后从洲渚村渡海到香港。周恩来养病的民房已被改建为一间陈列馆,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 红色景点建成后,2018 年创造了 50 万人次参观的纪录。" 沈立新说,昔日的省定贫困村下埔村已成为广东乡村旅游名村和陆丰市唯一一个广东省党建示范村。

■周恩来同志养病的民房已被改建为一间陈列馆,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

洲渚村的周恩来渡海处所在地更加热闹。一边是周恩来同志渡海处公园,公园里的红色景点、浮雕、雕塑成为网红打卡地,不时有游客合影留念;一边是蓝色大海和银滩,银滩上游人如织,戏水的,放风筝的,租摩托车驰骋的 …… 好不热闹。

讲解员莫金莲指着一旁的停车场告诉新快报记者,不但越来越多广东本地游客光顾,很多外省游客也慕名而来。特别是一到冬天,来自黑龙江、哈尔滨、辽宁等东北地区的游客把这里当成了 " 临时安家地 ",四层的停车场都停满了房车,他们一待就一个月以上。

看中发展机遇,"80 后 " 辞工回乡创业

" 红色 + 蓝色 + 绿色 " 一起发力,直接推动了滨海走廊示范带的乡村振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陆丰人,沈立新用一组组数据介绍了这几年的巨大变化:

2016 年时,金厢镇全年度接待游客还不超过 10 万人次,今年以来,随着各个网红、大咖到金厢银滩、周恩来同志渡海处、下埔村等地打卡,第一季度各景点的游客就超过 10 万人次。

游客的增多使金厢渔民捕捞的海产品供应不求," 以前我们的海产品要销往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现在内销都不够卖了。" 沈立新说,渔民捕捞的海鲜一般都会被当地餐厅买走。因为海鲜新鲜、味道好,银滩旁边的三个大餐厅一到周末和节假日都会爆满,不提早预订就没位子。今年以来,看到游客多了,村民又陆续增开了 100 多家餐厅、小食店。莫金莲还介绍,因为海鲜好卖,当地渔民出海更勤,收入也更多了,光雇用出海的工人每天都有两三百元收入。

游客多了,附近的村民也跟着富起来。在周恩来同志渡海处公园,正在卖鱿鱼干虾干的黄阿姨告诉记者,还没开发之前她在家务农,现在游客多,摆个小摊就可以维持生计,周末和节假日,多的时候一天能卖两三千元,平常一天也能赚几百元。

"80 后 " 黄泽伟原本在深圳一家医院打工,看到家乡发展起来,他辞工回到洲渚村,买了十几辆沙滩摩托,摆到沙滩供游客玩,20 分钟收费 50 元。他坦言收入要看客流情况,但在家乡能有个 " 事业 ",比起在外面打工好多了。

■ "80 后 " 黄泽伟(右一)看到家乡发展起来了,辞工回到洲渚村,买了十几辆沙滩摩托,做起游客的生意。

延伸

从一件事看 " 汕尾速度 "

采访中,一名熟悉当地情况的陆丰人告诉新快报记者,之前金厢虽然拥有不可多得的红色资源和海岸线,但一直都没有好好地开发利用。在他的印象中,以前的海滩很小,垃圾遍地,海水很脏,现在的变化让他感到惊叹。

为什么能发生这样的蜕变?沈立新介绍的一件事情里,也许就藏着答案。这几年得到深圳市和万科集团等社会力量的帮扶后,陆丰市下定决心利用 " 红、绿、蓝、古 " 四色谋求发展。" 周恩来渡海处公园这一块地方原本是个乱葬岗,2019 年初,在得到万科集团将加紧进入帮扶的情况后,陆丰市委、市政府果断部署,硬是在过年前的 40 天内,下定决心迁移了 1700 多座有主坟和近 3000 座无主坟,从 400 平方米开发到 4 万多平方米,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对于整条乡村振兴产业带,沈立新用 " 厚积薄发 " 四个字来形容,他表示,现在整条示范带已有了 " 粤东黄金海岸 " 的美称,他相信随着总体规划的一步步推进,这里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陈景培 /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 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