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30 日,甘肃省疾控中心发布五月健康提示:5 月正值春夏之交,天气反复无常,除了及时穿脱衣物,还要提防一些疾病。
流感:我省流行高峰推迟
流感是冬春季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原,也是引起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于 38 ℃)同时伴有咳嗽和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大部分病人还有畏寒、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儿童及学生是流感的高发人群,常引起学校及幼儿园流感暴发疫情。
根据我省流感监测数据显示,2021 年流感高峰较往年有所推迟。2020 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家通过落实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减少人群聚集和流动等各项防控措施,也使常见的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但 2021 年 3 月下旬开始,甘肃省部分市州人群中感染乙型流感 Victoria 系的人显著增加,已经进入流感流行的高发期,应继续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人们应时刻注意天气变化,适当穿减衣物;随身携带口罩,科学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办公、居家环境清洁,勤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打喷嚏、咳嗽时注意遮掩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手足口病:常见于 5 岁以下儿童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等表现为主,常见于 5 岁以下儿童的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粘膜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斑丘疹、疱疹,也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儿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绝大部分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7-10 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少数病例,尤其是 3 岁以下孩子,可能会发展为重症,极个别甚至死亡。
家长应督促儿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对玩具、餐具、便器等婴幼儿常接触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加强居室等环境空气流通;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不在未经消毒处理的游泳池中游泳或玩耍;避免儿童与已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由于手足口病高发人群为 5 岁以下儿童,特别是 3 岁以下儿童,建议此类人群积极进行手足口病 EV71 疫苗接种预防手足口病。
食源性疾病:出行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厅
食源性疾病是人们吃了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还危及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甚至危害生命。
人们应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生食熟食分开处理,清洗、存放或加工食品时避免交叉污染;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如需食用,要彻底加热,不吃已经变质的食物;不吃生或半生水产品;出行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就餐;集体单位食堂以及餐饮业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学校和单位食堂应尽量避免提供在夏季容易变质的食物;食堂从业人员应注意食品操作卫生,如发生腹泻呕吐、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离岗。
诺如病毒腹泻:集体单位容易引起暴发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症状以呕吐、恶心、腹泻为主,也伴有腹痛、头痛、发热等,中小学生和幼儿感染常以呕吐为主要表现(先吐后泻)。患者一般为轻症,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可能出现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诺如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样,因此容易在学校和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内,以及养老院、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等场所引起暴发疫情。
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做好食品卫生,案板刀具和餐具等应生熟分开,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净去皮,海鲜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桶装水应选用卫生合格的产品;不食用未烧熟煮透的食物和未经消毒的奶;诺如病毒感染者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去做饭或者照顾老人和婴幼儿。
乙脑、疟疾等蚊媒传染病:切莫大意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由于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较高,乙脑开始向大年龄推移,成人及中老年病例增加。乙脑是人畜共患病,人、猪、牛、马、鸡、鸭、鸟等均可感染乙脑病毒。其中猪(尤其是仔猪)是乙脑主要的传染源。乙脑急性起病,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病初期患者体温急剧上升,并出现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会有嗜睡或精神倦怠,随着病程发展,患者的意识障碍会明显加重,出现昏睡、昏迷,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少数重症患者半年后仍有后遗症。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预防措施有:清扫水缸、水盆、轮胎、花盆、花瓶等易积水的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注意防蚊,外出游玩,尤其是到野外地区需要做好防蚊措施,农村重点是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蚊虫;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旅居史;接种乙脑疫苗是最有效的乙脑预防手段,儿童可免费接种两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为 8 月龄和 2 周岁,成人可自愿自费接种乙脑疫苗。
水痘:部分病例可并发脑炎、肺炎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和痂疹为特征,常成批出现。部分病例可并发脑炎、肺炎等并发症。水痘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感染对象主要为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
幼托机构应做好日常通风消毒,加强晨午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隔离期为水痘疱疹全部干燥结痂,或不少于发病后一周;家庭应注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患病儿童应及时就诊,注意护理,防止继发感染;易感儿童可接种水痘疫苗免疫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人群普遍易感学龄儿童多发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学龄儿童多发,常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流行,好发于冬春季节。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该病的突出病征,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并发症。
一旦发现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要进行消毒处理,居室要勤通风换气;患者要注意卧床休息,多喝水以利于毒素排出,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继发性感染;学校、幼托机构应加强晨午检,发现病例及时隔离治疗;适龄儿童可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进行预防。
省疾控中心:假期里的十一条新冠肺炎防控提醒
" 五一 " 假期即将来临,疫情还未结束,居民要继续保持防护意识,提倡错峰、避峰出行,做好个人防护。4 月 30 日,甘肃省疾控中心提醒称,目前我省疫情持续平稳,但全球疫情仍呈扩散蔓延态势,居民要继续坚持 "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 不放松。
一是不要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行。继续坚持非必须不出境,非必须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旅行或出游。如果必须出行,要注意查询外出目的地的相关防疫政策;随时了解、关注疫情及防控信息。若有身体不适,尤其是老人、孕产妇和有慢性病等特殊人群,建议请专业医生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出行。
二是减少路途风险提倡错峰出行。出行前,要提前做好行程规划,准备充足的口罩、免洗手消毒品等防护物资。尽量选择空旷的郊外旅游方式,避开热门景点,实行网上预约、错峰出行。遵守相关测温验码保持安全距离等防疫措施。
三是坚持安全出行。外出时遵守公交、地铁、民航等各相关部门戴口罩、测体温、验码等防疫规定,乘坐公共交通时,尽量选择刷卡、扫码等非接触方式充值、购票。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尽量避免外出,特别是近期与发热、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人员,尽量不搭乘公共交通。
四是坚持科学佩戴口罩。要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好习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的人员,前往医院就诊人员,有发热或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以及从事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高风险暴露人员,建议应正确佩戴口罩。年老及体弱者、有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
五是遵守公共场所防疫规定。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在商场、超市、餐厅、酒店、影剧院、体育场等公共场所,要自觉遵守防疫措施,配合做好戴口罩、验码测温、一米线,按规定预约错峰前往。
六是保持良好个人和环境卫生。要注意保持手卫生,勤洗手,清洁双手前不要用手触碰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后弃置于垃圾箱内。 不乱丢弃用过的口罩,及时清理户内外垃圾,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生产生活环境卫生。
七是积极接种新冠疫苗。疫苗接种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手段,接种新冠疫苗既保护自己也保护家人。节假日期间还应按照安排接种疫苗,特别是第 2 剂应在首剂接种后 3 周及以上至 8 周内尽早完成,尽量不要因为旅行影响第 2 剂的接种。
八是注意饮食安全卫生。应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生鲜产品,选购时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同时佩戴口罩。购买境外冷冻食品,要关注食品检疫信息,做好外包装消毒。
处理食材应生熟分开、煮熟煮透,购物、处理食材、饭前便后应保持手卫生,预防诺如病毒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实行分餐制,拒绝食用野味。
九是避免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外出游玩时,增强防病意识,避免与野生动物的密切接触。如必须接触,也应注意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避免感染人兽共患疾病。
十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五一 " 前后季节交替气温多变,应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注意劳逸结合,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合理膳食,不暴饮暴食、不酗酒,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
十一是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外出旅游期间及返回时,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及时佩戴医用口罩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主动向医生报告发病情况、旅行史及接触史,便于诊断治疗。旅行归来后,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编辑丨包学枫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