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 22 年历史的黄埔公园升级改造大变身 , 成为市民又一休闲打卡好去处。
1 万多平方米的人工湖 ,6800 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
1 万多平方米的人工湖 ,500 多米的环湖绿道 ,6800 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 近日 , 有着 22 年历史的黄埔公园 , 历时一个月升级改造大变身 , 成为周边居民休闲 " 打卡 " 的好去处。
今年以来 , 广州市黄埔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从群众家门口的 " 小事 " 入手 , 办好民生大事 , 下足 " 绣花功夫 ", 着力将黄埔公园、玉树公园、创业公园、萝岗香雪公园等多个市政公园 , 打造成为群众游玩观赏景点、市民休闲活动场所、区域活力文化空间和党史学习宣传阵地 , 提升黄埔现代化新城区形象。
■采写 : 新快报记者 林钢威
通讯员 钟飞兴 冯冬枚 肖生萍 罗静
■摄影 : 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转角见景 , 透绿见湖 公园景观环境显著提升
" 黄埔公园升级改造后 , 比原来更有品质。现在增加了大片绿地 , 感觉开阔通透了许多 , 活动空间也多了。" 家住广州市黄埔区怡港花园小区的黄阿姨表示 , 黄埔公园升级改造后还铺设了绿道 , 自己每天早上都会来公园跑步 , 晚上在公园跳广场舞 , 黄埔公园已成为周边小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据了解 , 黄埔公园于 1999 年 2 月正式对外开放 , 是老黄埔片区最大的公园。公园总占地面积 10.3 公顷 , 绿化面积达 8.5 万平方米 , 水体面积 6051.8 平方米。然而 , 已有 22 岁、步入 " 中年 " 的黄埔公园 , 开始显现出 " 老态 ": 树林密度大 , 市民锻炼活动区域小 , 缺乏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景观。为了很好地满足群众游玩观赏、休闲娱乐、文化传播交流等方面的需求 , 今年年初 , 紧邻珠江边的黄埔公园 , 作为黄埔区建设现代化港口新城区的一张重要名片 , 被列为黄埔区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的样板工程。
据了解 , 自今年 3 月 20 日开始 , 黄埔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倒排工期 , 挂图作战 , 经过近 1 个多月的集中施工 , 黄埔公园人工湖扩建改造、广场扩建改造、环湖绿道建设等多项工作陆续完成 , 公园景观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
" 为充分用好‘水’资源 , 做好‘水’文章 , 建好‘水’景观 , 通过‘拆’‘改’‘扩’等多种方式 , 打造 1 万多平方米的人工湖。" 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单宁伟介绍 , 项目以公园原有面积约 5700 平方米的人工水池为基础 , 拆除周边道路、广场及构筑物 , 扩建成大型人工湖 , 构建水生态系统 , 成为黄埔公园本次升级改造的最大亮点。除了景观升级、生态优化 , 黄埔公园的整体空间布局也发生了变化。公园入口处广场及舞台改造成一个全新的面积约 6800 平方米的大型广场。园内空间布局的变化 , 承载的内容更为丰富 , 不仅满足了市民活动休闲需求 , 也成为黄埔区一个重要的城市活力文化空间和党史学习宣传阵地。
湖畔将规划建成一座上千平方米的综合体建筑
据了解 , 未来 , 黄埔公园中心区的湖畔将规划建成一座占地约 1000 多平方米的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文化交流中心于一体的综合体建筑。这座建筑既具备黄埔特色文化展陈功能 , 也兼有群众文化活动互动功能。从更为宏观的概念来看 , 升级改造之后的黄埔公园可以说就是一座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 , 体现了便民、利民、惠民的城市建设理念。
未来 , 以这座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文化交流中心于一体的综合体建筑为中心 , 串联公园内的为民广场、红色文化连廊、志愿服务驿站等便民服务和文化设施 , 并且以黄埔公园群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特色载体 , 将有效形成为民服务联合体 , 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 , 从而吸引更多群众参与使用 , 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 , 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这是 " 人民城市人民建 , 人民城市为人民 " 的生动诠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