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在香港,传颂着这样一句话:跨过深圳河,天地更广阔。
" 大家好,我们是‘港夫广妻’,同你‘讲东讲西’。" 摆上补光灯,架起手机,在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内,李剑禧夫妇开始直播。
△李剑禧夫妇
" 港夫 " 李剑禧来自香港,去年 2 月,他到广州 " 投奔 " 妻子孙嘉晞,投身直播电商行业," 只有亲身到内地来创业,才知道这里有多好,祖国对港澳青年的支持力度有多大。"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建设和深度融合,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北上内地干事创业,掘到 " 第一桶金 "。港澳青年为何要 " 过河 " 北上创业?读完李剑禧们的故事,或许能找到答案 ……
" 拥有 7000 万人口的超大市场,打瞌睡就有人递枕头 "
早在 2017 年,李剑禧就有来内地创业的想法,但一直没等到合适的机会。此前,他在香港从事金融行业,为了和妻子团聚,李剑禧每周五下班后从香港过关到深圳,再从深圳搭班车到广州,这一趟下来至少得 4 小时,而为了周一能准点回香港上班,他 5 点就得起床赶车。2018 年,随着大湾区 "1 小时生活圈 " 逐步形成,不光解决了李剑禧两地奔波的心累,也进一步坚定了他来广州创业的想法。" 香港 700 万人口,而大湾区有 7000 万人口,意味着无限的发展机遇。" 李剑禧告诉记者。
△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总部
2020 年 3 月,契机来了。广州推出《广州市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 年)》,提出打造 " 直播电商之都 ",出台多项举措支持直播电商行业发展。李剑禧形容这是 " 打瞌睡就有人递枕头 ",当即决定把握这一契机,与妻子共同打造 " 港夫广妻 " 直播品牌。
创业并非易事,更别提在不熟悉的城市创业。环境的变换、政策的陌生、资源的匮乏,这一切都让创业的想法难以实现。
但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让李剑禧的创业梦得以快速实现。" 创业之前,我们对直播行业一无所知,好在‘青年之家’像一座搭在我们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向我们解读工商财税各类政策,另一方面帮我们反映诉求,并提供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和服务。" 李剑禧说。如今,除了带货,李剑禧的直播还会展示大湾区各个城市的生活,他告诉记者,自己的镜头已经成为香港朋友快速了解内地生活和工作状态的窗口,他们对于内地日新月异的发展连连称赞。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港澳青年创业第一站
李剑禧口中这座架起创业者和政府部门的桥梁,正是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总部。
为服务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发展,广州天河区专门打造了 " 创业孵化、公共服务、展示交流、社团联络 " 一站式服务平台——港澳青年之家。这里除了给予水电费、物管费、办公场地租金等优惠外,还在税务、法律、市场等方面提供咨询、培训、代办等服务,让港澳青年的创业项目顺利启动。
除了电商行业,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总部还有来自教育、心理咨询、健康、仓储等各个领域的创业者,李剑禧还为不少入驻 " 青年之家 " 的企业 " 带货 "。企业间资源互补,相互支持,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家。
青年之家,让港澳青年创业梦成为现实。
多位来自港澳的创业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已成为众多港澳青年来广州创业第一站。青年之家已服务接待了 8000 多名港澳青年,吸引 800 多名港澳青年会员到大湾区发展,孵化 180 多家港澳青年企业在大湾区落户,其提供的青年公寓两年内接待超过 3000 名港澳青年入住。
从广州南沙到深圳前海,从珠海横琴到东莞松山湖,像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这样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早已在大湾区内遍地开花。
△珠海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广东全省重点建设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有 12 个投入运营,孵化港澳项目 765 个,吸纳了一批港澳青年来粤创业就业,也带动了滨海湾港澳青年之家等更多基地在大湾区各地落地生根。
1 个大湾区 +12 个双创基地 =N 种可能
为何大湾区有如此之多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支持港澳青年来内地创业提出明确要求: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其与香港、澳门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
△肇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中央有了部署,大湾区各地加快制定针对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工作政策体系,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参与国家建设。
△深圳福田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厂
2019 年 5 月,广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构建 "1+12+N" 孵化平台载体布局,形成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成效突出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支撑体系,打造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活力区、融合发展示范区、安居乐业试验田,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创新创业、安居乐业,让基地成为港澳青年增强认同的 " 第一扇窗 "。
△肇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据悉,广东省从政策支撑、打造平台、营造环境、建立机制等全方面全力推动青创基地建设,对港澳青创团队是 " 扶上马、送一程 ":让青创团队同等享受内地创业培训补贴、租金补贴、创业孵化补贴;通过组织创业大赛、创业培训、项目路演、政策解读讲座等,帮助青创团队孵化成长;开展资源和市场对接,帮助青创团队发展壮大。
现代快报记者从广东省政府了解到,目前在广东的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近 600 个、从业人员超过 4000 人。
从政策支持到租金补贴,再到产业体系化建设,多方力量共举,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在这里掀开人生新篇章。
另一位在粤港澳大湾区迎来人生转折点的是港籍青年科学家潘洪辉,他是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在香港长大,在美国学习工作了 16 年。触发他回国的是父亲的一句话。
△香港青年科学家潘洪辉在中山创业
" 父亲跟我说,他没办法跟他的孙子沟通,因为小孩子不会说中文。" 听了这句话,2012 年,潘洪辉下定决心回国发展。经历几番考察,他来到了母亲的家乡——中山,落户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这里的区位优势和生物医药产业氛围深深吸引了他。
△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
"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山毗邻澳门、香港,背靠内地的广大市场,对于公司未来国际化发展非常有利。" 潘洪辉说。2018 年 4 月,他与同伴联合创办了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主要生产生物医药上游原材料培养基的企业。3 年过去了,公司从最初 3 名员工发展到 120 多人;从 900 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室,扩大到 1 万多平方米。
潘洪辉说,过去 10 年间,内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特别是 2019 年 2 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 支持中山推进生物医疗科技创新 ",更令他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
帮助潘洪辉创业梦落地的创业孵化平台,在广东省已经形成了 "1+12+N" 体系,且这一体系已初具规模。下一步,该基地如何乘势而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促进港澳青年创业就业?
近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红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基地首先应针对港澳青年的特点和需求,增强港澳特色服务,并与香港特区政府计划有效衔接,逐步实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项目招募比例达到 70%,确保能够引得来、留得住、做得好。与此同时,在已经 " 开起来 " 的基础上,基地要积极引进项目,让项目 " 多起来 "" 好起来 ",真正成为服务港澳青年的品牌。
大湾区,处处是机遇。在这个富有生命力和创新力的区域,港澳青年过河 " 北上 " 创业蔚然成风,李剑禧、潘洪辉都在此掀开了人生新篇章,他们的圆梦经历也成为大湾区融合与活力的最佳注脚。
(文中未标注水印图片由当地宣传部门提供)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张瑾 侯天卉 / 文 赵杰 刘畅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