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30 日 , 国家医保局公布了 2020 年国家医保目录新准入的 19 种谈判药品部分配备机构第一批名单。据相关负责人介绍 , 这是国家医保局组织专家从 2020 年新增的谈判药品中筛选出首批 19 种临床需求迫切、可替代性不强的药品。另一边 , 广东多家医院的院内自费药房陆续关停。进医保的药却在医院买不到是近年来常被诟病的事 , 不久前无锡人民医院参保病人 50 多万元医保目录药要到院内自费药房购买更是成为了热搜。业内人士表示 , 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打通参保人员用药 " 最后一公里 " 并做到合法合规。
■新快报记者 梁瑜
发布配备机构名单 为打通参保人员用药 " 最后一公里 "
根据国家医保局的统计 , 截至 2021 年 4 月 15 日 ,19 种谈判药品总共在全国 3324 家定点医药机构有配备 , 其中定点医疗机构 1417 家 , 定点零售药店 1907 家。此次公布的这 19 种药品绝大部分是抗癌药 , 其中包括治疗淋巴瘤、肝癌、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鳞癌四种癌症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 , 治疗黑色素瘤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 , 治疗肝癌的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等。此外 , 还有罕见病亨廷顿舞蹈症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治疗药物。临床需求比较高的药品配备机构比较多 , 需求少的药品配备的机构比较少。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曹庄认为 ,2020 年国家谈判药品在医疗机构的配备会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 , 但要保证所有谈判药品在短期内有很高的配备率或最终全部配备 , 并不现实。
这一举措在此时来看 , 与几个月前引起关注的无锡人民医院病人 50 多万元医保目录药要到院内自费药房购买的事件脱不了干系。其实 ," 灵魂砍价 " 进医保的药却在医院买不到是近年来常被诟病的事。业内人士表示 , 即使是进入了医保目录的药 , 想要进医院 , 原则上必须替换原有药品。先由临床医生提出需求 , 然后召开药事委员会进行讨论 , 投票表决要不要进药、进多少量。对医院来说 , 必然优先考虑基本药物、纳入集采的常见药 , 医保目录内的药品 , 对医院来说并非一个必选项。
今年全国两会上 , 多位医药领域代表委员呼吁尽快打通参保人员用药 " 最后一公里 "。为了应对该问题 , 国家医保局安排相关企业报送了已经配备药品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名单 , 方便患者查询。
广东多家医院院内自费药房被陆续关停
"50 多万元医保目录药却要参保人自费买 " 事件同时让院内自费药房再次浮出水面。巧的是 , 事件发生过后不多久 , 今年 4 月底 , 一份《广州市 ×× 大药房关于提前解散的公告》在业内流传。根据公告 , 这家由某三甲医院工会全资设立的院内自费药房自今年 5 月 1 日起进入清算程序 , 与员工劳动关系也在 4 月 30 日全部终止。公告称 , 博惠大药房解散是由于国家卫生领域出台的政策和文件导致无法继续经营。据相关人士透露 , 广州市会有 13 家院内自费药房陆续关停 , 涉及的均为大三甲医院。
在此之前 , 佛山市卫健局在今年 2 月也发布了《关于调查核实院内营利性药店等情况的通知》, 要求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进行自查 , 是否存在院内营利性药店的情况 , 如有务必立即整改。
其实 , 院内自费药房在全国各地都存在。相对于院外零售药店 , 院内自费药房一般开在公立医院内或近邻 , 名称中往往带有 " 便民 " 字样 , 但并非医院体系内的药房 , 经营方或是医院 , 或和医院有一定关系。在这些院内自费药房里 , 可以买到很多医院药房没有的药 , 但只能自费结算 , 同时院内药房也不是零售药店纯粹市场化经营模式 , 也不受医院药品零差价政策的约束。
院内自费药房之所以历史悠久 , 一是可以降低医院药占比 , 似乎更大程度上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 更像医药分开 ; 二是拦截了处方药的外流 ," 肥水不流外人田 ", 因此更易得到医院认可。
通常 , 那些常规的、治疗需求大的药通常会保留在医院药房 ; 而院内自费药房主要放的是保健类、辅助类和由于价高等原因难以进医院的进口药物。近年来 , 公立医院受限 " 药品零差价 "" 药占比 " 考核、禁止药房托管等政策的约束 , 除了招采落标品种、无法进入医院采购目录的药品外 , 那些已经进入医保目录但未得到医院药事委员会通过而无法进医院的药物 , 都加速流向院内自费药房。
不能医保结算、定价收费混乱等是院内自费药房硬伤
同时 , 由于不能医保结算、定价和收费体系混乱、存在利益输送等因素 , 院内药房被越来越多地投诉和质疑。《人民日报》在 2019 年就发文《便民药房成 " 宰民药房 ", 到底谁在牟利》, 通过记者暗访院内自费药房质疑院内药房的盈利模式。
院内自费药房到底是方便了患者 , 还是增加了患者负担 ? 医改专家徐毓才曾对媒体表示 , 尽管院内自费药房披着医药分开的外衣 , 但实际上 , 这一举措一是加重病人负担 , 看起来是方便患者 , 但实际上可能加重了患者用药费用负担 ; 二是存在政策风险。新医改的目的之一是促成医药分家 , 切断医与药的利益联系 , 降低患者医药费用负担 , 但院内药房并没有达到这种目的 , 而且为规避药品采购使用政策提供了 " 暗道 ", 消减了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的积极作用 , 容易触碰政策红线。
另一位行内相关人士表示 , 院内自费药房以前一直在打政策的 " 擦边球 ", 如今则是违规。早在 2020 年 2 月 26 日 , 国家卫健委就发布了《关于印发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的通知》 ( 国卫医发〔2020〕2 号 ) , 明确提到禁止医院开设自费药房。可见 , 院内自费药房与国家医改实现医药分家、医院药品零差价、清理药价虚高、禁止不合规推广等大方向背道而驰 , 被关停是迟早的事。
院外药店迎来利好 院边店最受惠
做院外社会药房的操盘手看到了希望。行内人士表示 , 院内自费药房关门 , 院外药店关联很快就会建立。
院外药店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业内人士认为 , 对于院外社会药店来说 , 围绕医院位置的布局和获取购药资源的渠道是制约发展成败的两大不可或缺的关键点 , 尤其是院边店。因为医院黏性最高 , 院边店最直观的优势就是其便利性 , 以及医院带来的大批患者流量。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 ,2019 年全国三甲医院共有 1516 家 , 可预计到的是 , 这千家医院周边的药店布局也会成为各大药企的争夺之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