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5-12
深晚报道|纪念已故艺术家吴桂材,吴公馆博物馆在其故乡落成并将开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为纪念已故书画名家、篆刻名家吴桂材,吴公馆博物馆将于 5 月 16 日在吴桂材的出生地——广东省湛江吴川市兰石镇百官山村正式开馆,首次全面展出吴桂材篆刻、书法等 200 件毕生代表作。

开馆当天,还将同期举行 " 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论坛暨名家书画展 "。中国中央名人书画院院长、中华名人书画院院长周子刚,深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中国画学会会长于长江,知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布日固德,中华文化交流总会会长冯柏乔等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将以 " 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 " 为主题,论剑吴川,他们的近 50 幅书画代表作也将在吴公馆博物馆举行联展。

▲吴公馆博物馆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中华两岸文化交流总会、茂名市书法家协会、茂名市美术家协会、吴公馆博物馆共同主办,兰石镇文化服务中心协办。展览均免费向市民开放,其中名家书画联展为期半年,将持续至 12 月 31 日结束。

被时代埋没的书印艺术大师

吴桂材是谁?说起这个名字,或许只有上了点年纪的艺术圈老前辈才熟谙于心。

在百度百科上搜索这个名字,看到这样的介绍:吴桂材,生于 1931 年,逝于 2012 年,享年 81 岁。他出生于广东省吴川市兰石镇百官山的一个医生之家,广东高师美专毕业,1951 年参加工作,1992 年退休前供职于茂名市工人文化宫。曾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岭南篆刻学会理事、茂名市文联常委、茂名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书展或入编专集,其传略被编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印学年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2009 年获得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六十周年,颁发的《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 " 荣誉证书》。

老友记忆中的吴桂材,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是 20 世纪中国巨变的见证者。

▲吴桂材

" 他是被时代埋没的书印艺术大师。" 香港著名书法家、中华文化交流总会会长冯柏乔是吴桂材的生前好友。冯柏乔说,吴桂材对艺术的贡献非常大,一丝不苟地终生追求艺术,但在社会上留下的名气非常小,可以说 " 艺高过名 "," 他的价值至今还没有被社会认知,非常可惜。"

建一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 吴公是别人对我父亲的敬称,在父亲的出生地建一座吴公馆博物馆,是我多年夙愿。" 吴桂材的女儿吴小燕对记者说。

吴小燕是知名美术教育家、艺术家、艺术策划人,她和先生董建国共同创办了在国内开美术教育风气之先的小燕画院,至今已从事 40 年教育事业,培养出无数艺术人才。

谈起自己走上艺术之路的初心,吴小燕认为,父亲对她影响至深。在她记忆里,父亲的一手好书法,让他成了茂名当地写招牌数一数二的人。" 以前的招牌都是手写,茂名的人民医院、百货大楼、茂名日报社、总工会宿舍、中学、小学 …… 许多招牌,几乎都是父亲一手写就。" 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父亲的书法字,这让幼年的吴小燕充满自豪,也种下了学艺术的种子。

▲吴小燕(中)与父亲吴桂材(右)

2012 年父亲去世后,吴小燕就萌生了一个愿望:把父亲的艺术精神固化为一座书画博物馆,一为纪念,二为传承。

" 我父亲出生在广东省湛江吴川市兰石镇百官山村,8 岁就离开当地去外地读书,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希望吴公馆博物馆未来能作为公益性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它可以是图书馆、艺术馆、美术馆,给百官山的小村民种下艺术的种子,让他们怀揣理想,走出乡村,走向更广大的世界。" 吴小燕说,为了让吴公馆博物馆真正为民所用,她购置了十几万元图书,未来还会不断充实馆藏。

全面展示近 200 件毕生代表作

记者了解到,5 月 16 日开馆当天,将展出吴桂材篆刻、书法作品近 200 件,包括 100 多枚篆刻印章、近百幅书法作品,是吴桂材毕生代表作的一次全面展出。

吴小燕介绍,吴桂材早年受业于清贡生梁柳坡先生门下,后师从岭南篆刻宗师黄文宽先生,复又转益多师。著名书法家吴兆奇曾评价他 " 数十寒暑,潜心金石,以秦汉为字,名师为范,融赵之谦、吴让之、黄牧甫诸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博学而有己,在长期摸索实践中,逐渐形成浑穆老辣、挺拔潇洒之特色。惯于在平正中求险绝而力戒转泛怪诞,很有自己的风格。"

▲吴桂材篆刻作品

吴桂材的铁线篆刻,艺术造诣极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的恩师黄文宽就赞赏他的篆刻作品 " 用刀稳当 "," 特别是‘崔冠璋印’一方,用刀布白,已由黄牧甫直迫汉人。" 他的篆刻作品形成了鲜明的风格,既 " 不逾短 " 又 " 不守旧 ",能在方寸之地言事状物,表情传意。其作品集《桂材印赏》,也得到当代篆刻大师钱君颔首嘉许,并欣然为之题签。

印事之外,吴桂材还擅书画,而以版画及颜体书法尤胜。吴小燕说,父亲左右手都会写书法,尤其是左书更拙,更有力量,更有味道。此次展出的书法作品,包括行书、隶书、颜体,都是吴桂材的书法代表作。

老一代艺术家精神值得记取

" 吴桂材大师在金石篆刻方寸之间,气势撼人,华藏世界。我看吴老印章,有‘海棠依旧’‘耽于心画’二方,见其古朴之相,金石之心、书卷之气,一霎时不由泪流满面。" 著名文化学者韩望喜博士对记者表示,作为终身浸润中国文化的艺术家,吴老的篆刻古雅静穆,挺秀潇洒,印如其人,直抒胸臆。" 吴老的印文,有震撼心灵之美。他多次篆刻孟子的名言‘浩然气’‘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 韩望喜说。

▲吴桂材纪念展现场

" 他十分勤勉,求完美,执著,这也是他那一代老艺术家的特质。" 吴小燕说,父亲很早就遍临 " 北海景君碑 "、唐颜真卿 " 祭侄文稿 "、" 宋拓华山碑 "、米芾临的 " 智永千字文 " 等古碑帖拓本,总计有 60 多本。她还记得,父亲每次得到一本古碑帖拓本,把玩研赏,体味无穷,常常临摹到深夜二、三点才上床休息。而他临摹的西洋艺用人体结构,勾摹本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比原书有过之而无不及,似乎更逼真传神。

在篆刻方面,吴桂材更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经常因为细微的不满意,就磨掉重刻。为求精准,他有时还会戴两副眼镜,加上一对放大镜,用 " 六眼 " 来篆刻。

吴小燕记得,父亲治印重视起印稿,每作一印都要在篆法和章法上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然后才动刀。作品初成后,不厌其烦,精心收拾,草而不率,破而不碎,保持印章自然朴拙的完整神韵。他的印作古拙沉着,又纵横开阖,吐纳之间自有昂藏之气,形成淋漓尽致的雄浑风格,或许这得益于他曾习武练气、腕力沉雄的缘故。

▲吴公馆博物馆未来将成为公益性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吴公馆博物馆开馆当天,还将同期举行 " 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论坛暨名家书画展 "。来自北京、香港、深圳等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将以 " 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 " 为主题,论剑吴川,他们的近 50 幅书画代表作也将在吴公馆博物馆举行联展。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相关标签

博物馆 书法 美术 深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