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5-17
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成“新日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随着垃圾分类在我市的推广,很多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接受从最初的 " 新时尚 " 已经变为了 " 新日常 ",如何让这样的日常推广的更加广泛,让更多的市民从行为源头主动实行垃圾分类,形成良好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管理习惯呢?在我市不同的街道社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 " 学党史为民办实事宣传垃圾分类活动 ",让党员志愿者参与到物业小区中,将垃圾分类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提高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知晓率。

5 月 14 日,在白银路街道街道的会议室,街道机关支部 " 垃圾分类 党员先行 " 的培训会正在召开中 : 推动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把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白银路街道机关支部书记朱家骕同志向参加培训的 30 余名党员提出倡议,倡议每一名党员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员,当先锋、做表率,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工作人员向大家发放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宣传单和倡议书。随后,朱家骕以宣讲的形式,详细地向大家讲解了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细化标准、垃圾分类的类别、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条款、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等几方面知识内容,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规范性。

" 作为一名党员,日常的生活中我其实已经主动参与到了垃圾分类的过程当中,党史通过今天的这次培训会,我对垃圾分类有了更多的了解。我自己也可以做宣讲员,把垃圾分类的知识带给身边更多的人,让大家身体力行,参与到垃圾分类的日常当中。" 白银路街道党员苏彩云对记者说道。

在安定门社区,社区通过线上线下齐行动,发动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楼院长和党员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在线下,工作人员深入辖区楼院、餐馆、商铺、主要路段和垃圾分类点,向市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并挨家挨户向小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在线上,社区在居民群中发布相关消息,并在群里耐心解答居民提出的日常垃圾分类相关问题。引导市民从日常小事开始,积极践行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

在临近的徐家巷社区,党员志愿者也是在辖区第一新村楼院、甘报社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同时将疫情防控知识和有关注意事项传达给大家,不断提高全区居民防疫意识和能力,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分类准确率。" 垃圾分一分,生活更美好 " 在甘家巷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们向居民发放了垃圾分类宣传单、纪念品,并为居民耐心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告诉居民如何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引导居民们从日常小事开始,积极践行绿色生活。实用的纪念品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居民,大家纷纷表示原因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美好。

" 垃圾分类益处多,环境保护靠你我 ……" 在西北新村社区的很多居民楼院类似这样的宣传横幅都能常常见到。" 看见这些宣传条幅、标语,我就想到扔垃圾的时候要分类!" 住在辖区兰东小区内的居民张思瑛对记者说道。而社区书记孙艳也告诉记者,除了日常的悬挂条幅之外,社区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走进社区、学校等,鼓励社区居民、辖区学生从自身做起,并带动邻居、亲朋好友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环保的居住环境。

白银路街道公共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超对记者说道,在实际的工作中垃圾分类要推广的更全面普及,让以前的垃圾分类新时尚变成如今的新日常,白银路街道整体更注重从 " 围着垃圾转 " 到 " 围着人心转 "。一般而言垃圾分类宣传入户难入心,需要突破 " 五重门 " ——小区门、楼道门、电梯门、家门、心门。叩开这 " 五重门 ",除了跑断腿、磨破嘴、挨家挨户宣传,还需要各种 " 攻心术 "。比如通过 " 线上推微信 + 线下做活动 " 进小区门;通过楼组双语宣传页进楼道门;通过公益广告进小区门等等一系列、多频次、强推广的的宣传方式,让居民明白 " 垃圾放对地方是宝贝,放错地方是污染 " 的理念,最终叩开他们的心门。让垃圾分类的 " 独角戏 " 逐渐变成各方参与的 " 大合唱 ",真正地让垃圾分类成为辖区内居民生活的新日常。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娜 文 / 图

见习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相关标签

垃圾分类 志愿者 培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