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的赛格大厦,前日(5 月 18 日)和昨日(5 月 19 日)连晃两次,把群众晃晕了,也把 " 原因 " 晃晕了。
5 月 19 日,媒体记者获取到专家初步 " 会诊 " 结论:造成震颤的原因是多种因素耦合 , 主要是风的影响,还有地铁运行(两条地铁从楼下经过)和温度的影响(近两天气温升高,温差达 8 度,对钢结构影响大);赛格大厦主体结构是安全的,内部结构坚固,各种附属设施完好。
这样的结论颇具权威性,但要完全消解人们内心的疑惧,还缺乏足够的力量。
针对前述 " 会诊结论 ",广东省应急厅一名工作人员向澎 湃新闻表示,该报告仅是初步调查结果,专家组仍在进一步调查中。这样的态度是严谨的。显然,接下来的研讨,必须关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报料人给予的信息。
据极目新闻报道称,有商户称赛格大厦最近一周都有晃动,而 5 月 13 日的晃动,令楼上有些上班族感到头晕。有人强调:此前即便刮台风也没有感觉到大楼晃动。福田区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则回应称,正在核实。
这个信息,不知道作出初步结论的专家有无关注到。不管怎么说," 赛格大厦晃动 " 就此多了一点 " 悬疑片 " 的味道。赛格大厦周围高楼林立,为何只有赛格一栋楼如此 " 多动 " 呢?
更令人关切的是,近日,华中科技大学一篇 20 年前的硕士论文《深圳赛格广场建设项目评析》在网上走红。该论文指出,赛格大厦建设中存在部分问题。诸如,存在边施工边修改设计,先施工后设计,设计图没做完就开始施工等。尽管其导师最新回应称:作者有想法,但不代表科学。但无论是否科学," 设计图没做完就开始施工 " 都是一个外行都能看出来的问题,而如果这个问题真的存在,那就有关注的必要,要知道,民间确有传言,赛格大厦建成完工的当年(1999 年)就发生过晃动。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快报报道,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张雪忠认为:如果在抗风设计中,一些薄弱环节没有得到重视和加强,在特殊风况下就有可能出问题(
那么,当年的设计和建设过程,到底有没有问题,实有追问的价值。
高楼安危,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座大楼,多次发生晃动,不可等闲观之。查找晃动原因,应当具备全局、全过程意识,且建立历史视角,不可只围绕 " 个别时间 "、个别现象展开。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