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不能把门口的那条路修修。"
" 我住在这里 20 多年,门口这条路本来就坑洼不平,遇到下雨更是泥泞不堪,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 我的需求就是能不能把我们出行的这条路和路尽头的水井修一下。" 住在第一新村 36-88 号的居民们对社区工作人员说。
居民的诉求通过 " 晓暖问需于民 " 的方式走访入户被社区了解到,大家把这个诉求记在了心间。党委班子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如何街问题,大家首先分析共建单位资源,并以 " 红色包裹 " 任务卡的形式与相关单位党组织联系,兰州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和甘报社物业决定提供人力,白银路执法中队党支部提供了物料,他们纷纷表示 " 为群众办实事 " 的任务义不容辞,愿意为辖区居民排忧解难、愿意为辖区群众出力办实事。
(徐家巷社区党委向辖区共建单派送 " 红色包裹 " 任务卡)
5 月 18 日这天,这条 50 余米长的小路维修工作终于开始动工了,社区工作人员、辖区志愿者以及施工维修的共建单位成员,清理路面杂物、清理水井、和水泥、铺路,大家分工协作,个个干劲十足。除此之外,还有住在这里的居民,他们急切的希望看到每日出行的必经小路变的平整、宽阔的全过程。居民杨大妈说 " 这条回家必经之路我们走了 40 年,现在终于平整了。感谢徐家巷社区党委和一起帮助维修的共建单位,说实话现在通畅的不只是这条路,更加通畅的是我们的心,感谢党和政府。"
(工人维修居民家门口破损的小路)
采访中记者获悉,小路的维修只是徐家巷社区党委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的其中一件。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徐家巷社区党委结合辖区实际以 " 红色包裹 " 为主题项目,抓学习,抓落实,深入践行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还有更多的共建单位在认领着 " 红色包裹 " 任务卡,还有更多的 " 红色包裹 " 在送着温暖与关爱。徐家巷党委将继续把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继续打开一个个红色的包裹,完成一件件为民的实事。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娜 文 / 图 / 视频
责任编辑丨包学枫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