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5-20
深晚报道 | 坚持23年,宝安家庭教育构建多元良好教育生态文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宝安区被确定为 " 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 ",批准开展 " 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 " 公益项目。宝安坚持了 23 年的家庭教育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

据介绍,宝安区扎实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结合经济社会及时代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坚定不移地践行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形成了以家长学校为依托、以队伍培养为运作实体、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课程培训为基础、以活动创新为载体的宝安家庭教育区域性新模式,构建了多元家庭文化背景下的家长自主发展和家校社协同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文化,有力地支撑了宝安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先锋城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湾区建设。

宝安区教育事业是宝安改革开放 40 余年历史变迁的时代缩影。宝安区政府部门始终将教育视为 " 第一民生 ",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 第一战略 "。" 十三五 " 期间,该区新增 6.4 万个中小学学位,超额完成了学位建设预期目标、实现 " 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 50%、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 80% 以上 " 的任务目标,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生素养发展得到了稳步提升。奋勇争先的宝安教育人正以实际行动打造着民生幸福标杆。

宝安家庭教育工作是其教育蓝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宝安早在 1997 年就开始启动 " 家庭教育战略工程 ",宝安区政府部门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全区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1998 年,设立宝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999 年 6 月,区家长学校(总校)正式成立,形成了以 " 政府部门为主导,社会齐出力,学校来实施,家庭都参与 " 的常态举措建设区域 " 四位一体 " 育人格局,从此,开启了 20 多年的家校共育模式探索。

自 2001 年起,该区每年坚持举办一届 " 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 的大规模家庭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成为区域性家庭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 万师访万家 "" 家庭教育名家讲座 "" 家庭教育咨询会 "" 家教沙龙 "" 亲子社群 "" 优秀家长义工评选 " 等特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2016 年,在机构改革中,宝安区教育发展事务中心成立家庭教育部,使家庭教育工作更加深入地推进。区教育部门大力推进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确保全部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学校,推动 " 家长学校全覆盖、家长教育课程全覆盖、家庭教育指导全覆盖 ",形成 " 区域平台、课程引领、学校阵地、教师指导、家长主角、学生主体 " 的新型家庭教育指导运行机制。

出台 " 宝安区中小幼家长学校管理办法 ",完善家长学校三级管理和培训网络。家长学校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扎实做好家长学校常态化教育教学工作。全区中小学家长学员每学年接受培训不少于 8 课时,切实达到增进家校沟通和传播科学教育理念的效果。

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基础是家长教育,但是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不足以满足时代的要求。从 2016 年起,宝安区家庭教育部在全面调研区域家长教育情况的基础上,研发以学校为实施主体的中小学家长教育课程,改变以往家长培训随机性较大、内容碎片化的现象,通过系统化、专业化、进阶化的家长教育课程学习,满足家长学校培训的需要,提升家长综合素养及家教能力。

该课程以 " 身心了解 "" 教养方式 "" 学业支持 " 三个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内容为载体,通过开展家长讲堂、论坛交流、团体辅导、个案咨询等形式,从情感、观念、知识、技能入手,帮助家长立足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改进家庭关系及教养方式,最终达到促进家庭和谐及培养 " 双区建设 " 人才的目标。

身心了解课程主要解决孩子的问题。以学段为单位,帮助家长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协助孩子完成每个年龄阶段生命发展的任务,帮助孩子进行爱和责任教育,从性健康的角度构建孩子健康人格。课程包括主题讲座、网络答疑、家长沙龙、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除了低年龄段的性教育外,面对初中学生家长的 " 揭开恋爱的面纱 " 和针对高中学生家长的 " 如何培养正确的婚恋观 " 等课程颇受家长欢迎。

教养方式课程组则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帮助家长掌握在人人具有平等意识的社会里,该如何更新家教理念,改进家教方式。课程组从个体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萨提亚沟通等理论中寻找支持,以具体课例的形式,着眼于解决家庭中常见的亲子矛盾,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丰富家庭生活,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孩子学会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孩子的学业水平是所有家长关心的话题。学业支持课程致力于解决如何帮助孩子的问题,分年级开发课程菜单,聚焦适应未来的核心素养,帮助家长掌握每个年级孩子的学习智力发展情况及学习特点,掌握对孩子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方法训练的有效方法。学习方法、脑科学、行为科学、生涯发展理论等领域的知识均有涉猎。

宝安区家长教育三维课程受众覆盖小学到高中,在多所学校得到推广,现已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家长们纷纷表示:" 在三维课程培训课堂上,我们得到系统的学习,受益匪浅。"

2020 年起,宝安区教育部门与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开展 " 宝安区‘家长第一课’学段衔接课程体系建设 " 项目合作,在幼儿园入学、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和初高衔接四个阶段开发课程,并构建契合宝安区家长需求的线上课程库。项目以学段衔接 " 家长第一课 " 为载体,在充分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研发孩子各衔接年段中的家长培训课程,了解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成长规律,完善全区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基。

在课程研发的基础上,项目专家对全区相应衔接年段教师开展课程的讲授和指导,使参与培训的教师掌握全部课程内容,更好地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学段衔接期入学准备及适应工作,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项目坚持 " 读懂孩子 " 的基本理念,指导家长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与科学的育人策略,提高家长开展孩子入学准备及适应工作的能力,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提升全区家庭教育水平及家庭教育实效。

课程体系初步建立之后,由项目专家进行课程讲解,对教师进行培训,每个主题 120 分钟,并通过学员的学习和感受,反馈对课程内容的意见或建议,项目专家对课程进行修改和完善。在课程讲解之外,专家还将针对每一主题开展相应的 " 学生常见问题及指导策略 " 等培训,巩固和实践项目所学内容,增强一线教师对家长的指导能力。

基于课程的修改和完善,项目专家再对全区家长进行授课,每个主题 120 分钟,配合 " 学段衔接行动 N 条建议 "" 学段衔接检核表 "" 课程学习内容检测问卷 " 等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学段衔接,进一步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以及家校共育的实效。

2020 年 8 月 22 日,宝安区教育部门组织全区中小学小一、初一年级教师参与 " 家长第一课 " 学段衔接课程在线培训,此次培训在线点击量达 2.2 万余人次,参训过程中各学区家庭教育负责人各学校领导及行政人员和教师们积极参与用心听课。

宝安区海裕小学校长汪凌表示,这次聘请的专家专业水准高,学习安排紧凑,活动组织严谨。内容上从班级规则到入学适应,从行为习惯到情绪智力,从家庭公约到吉祥三宝,从教育热点到家教难点,每一场的选题都贴近实际、解析到位,让教师们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2020 年 9 月— 10 月组织近 8 万名小一、初一家长参与线上学习与课后分享。在推动家长 " 开学第一课 " 培训工作中,宝安区借助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学习检测及评价反馈,同时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及时在线为家长答疑,确保培训实效。全区小一、初一家长通过考核获得学时积分的比率达 94.56%,家长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翔实有效,是真正的 " 及时雨 "。

今年,宝安区将进一步优化课程完善教师、家长参训方式与学后评价家长第一课,教师与家长同步学习,厘清家校界限,推进科学共育。

带着问题思考宝安家庭教育,是宝安区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一直以来的视角;以课题研究促进,宝安区家庭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破解了一些家校共育工作的难题。

2006 年 " 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 " 课题顺利结题,荣获广东教育 " 十五 " 科研课题成果特等奖。2009 年,宝安区完成了广东省 " 十五 " 规划课题 " 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实施规模化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 " 结题。该课题探索了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贫困人口家庭、政策性致富家庭、行为失范学生家庭各自的教子优势和不足,总结了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方法和途径,揭示了 " 转化问题孩子的先决条件是让家长抛弃三种不良的教育方式、加强家庭教育关键在于着力开展家长教育、家庭成员关系比教子方法更重要 " 等教育规律,取得了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双丰收。

2016 年的 " 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现状与优化策略 " 是全国首批家庭教育科研课题,经过调研了解到,该区绝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未来有明确期待,其家庭教育成就需求较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及方法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部分家庭中存在教养方式错误及教养能力不足等问题。历经几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明晰了提升家校共育实效的优化策略,致力于构建 " 顶层设计—融合资源—系统谋划 " 螺旋发展的家校合育模式。

首先要有 " 顶层设计 " 意识。实践证明,家校合育一定要在立德树人的思想指导下,同时各学校要结合本校办学理念来开展。合育方式由学校中心向学生立场转变,一切以学生发展为要,同时又要做到家校间各有侧重,彼此有界限。此外,在当前的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在不断前置,小学也将陆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这一项教育活动特别需要家校紧密合作,从顶层上规划,进行系统的设计,给予孩子适切的引导,助其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格局高的父母,在给孩子规划未来时,看重的一定是孩子的品行、思想、性格和美德。

其次是融合家长资源。家长是家校合育的重要资源。每一名孩子的背后,都有可挖掘的对其教育和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家庭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要引导学校有意识地建立家长资源库,有效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以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为例,该校利用家长资源开发系列无边界课程,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城市规划馆、宝安戒毒所、宝安福利院、宝安规划馆、深圳博物馆、孝文化园、电线生产工厂、宝安水厂、深圳农科院、华大基因博物馆等地进行考察参观,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再其次是系统谋划。用好资源,需要先进行梳理分类,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发展趋势、教育需求等,做到既能在孩子的常态学习中开拓实践,又能给有需求的学生及家长提供个性化协助。这需要学校组织人员对资源进行审核、建档,进行课程化建设。

2020 年,宝安区申报了广东省 " 十三五 " 规划课题 " 宝安区中小学家长提升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能力行动研究课题 "。本研究尝试对 " 如何构建中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系统 " 进行探讨和梳理,旨在提升家长能力的基础上,多维度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系统,为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工作者提供操作指引。课题研究从心理测评所呈现的问题入手,研发有针对性的系列培训课程,包括中小学教师及家长系列课程。面向宝安区中小学教师的系列培训,采用线上点播课、线上督导直播课、线下工作坊、线下讲座等形式进行。针对全区中小学家长的课程培训,采用线上点播课、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课题以提升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能力及教师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力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全区的家校协同育人水平,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据统计,宝安区到 2019 年底,实有管理人口 560 万余人,其中非户籍人口 479 万余人,约占总人口的 86%。宝安区的非户籍人口总数相比深圳其他区域较多,占总常住人口的比例也较高。在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呈现差序格局,就像石头投进湖中,每个人都是其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这也给育儿提供了天然的社会支持系统。然而,当前 " 陌生人社会 " 成为常态,宝安区的家庭结构以亲子或祖孙三辈共处的核心家庭为主,家庭代际关系从强家庭纽带转变为弱家庭纽带。在校学生 50.6 万人。

由于区域、民族、代际文化的多样化和差异性,以父母为基础的家庭文化和家庭教育呈现多元化、复杂性的特点。部分家长有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容易产生育儿焦虑及家庭教育失策。因此,近年来,宝安区推动各校引导家长,在原来亲子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亲子社群。

亲子社群是家庭与家庭间的联合,通过策划组织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打造父母互助成长和孩子成长体验的空间,实现家庭间的对接与互动,为孩子和家庭的发展打造生命成长共同体。亲子社群活动重在家庭间的联动与交流,凸显社群属性,打破以往亲子活动的局限,深度促进家长、孩子、家庭三方的多维互动

例如,红树林学校创办了家校社共育的 " 社区悦读会 "。学校把每个班级在同一小区居住的学生组织起来,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社区悦读会 " 使阅读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建校 3 年来,学校 100 多个亲子阅读共读小组,组织了 350 余场亲子阅读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社区悦读会 " 还让家长和家长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宝安小学的 " 竹林跑团 " 亲子社群活动已持续开展了 10 年。他们以班为单位,鼓励家长和孩子自愿参加,每个周末定点定时举行活动。家长与孩子在竹林体育馆锻炼身体、放松身心,这也使得 " 竹林跑团 " 不但成了孩子们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沉淀着坚韧不拔、坚持向前的优良品质。

华中师范大学宝安附属学校的亲子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合其中,深受家长和孩子们喜爱。该校一年级(1)班的 50 多个家庭经常组织周末特色活动,如家长与孩子们一起走进劳动教育基地参加农田寻宝、认知果蔬与农具、学习定株移栽与搭菜架、拼接五谷杂粮图画等传统技艺活动,学习中药炮制、制作艾条,共同探索中医药精髓,学习健康知识 …… 在活动中强化亲子交流、深化情感的同时,也让孩子学会审美、学会创作,获得了丰富的职业劳动初体验。活动当天,不少家长表示,经过一天的劳动体验,孩子们很开心,亲子关系也变得更融洽,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对劳动的意义有了深度理解,实现了从 " 懂劳动 " 到 " 爱劳动 " 的转变。

亲子社群,一方面使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得到开发和共享,总结与升华出更多家庭教育智慧;另一方面,学生能更好地参与校外生活,提高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更加健康成长。在社群活动中,家长们由旁观者逐渐向支持者、参与者、合作者、成长者靠近。

" 家和万事兴,家教兴万家 "。近年来,宝安区先后被评为 " 全国首届双合格家庭教育示范区 ""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基地 "" 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优秀区 "" 全国示范家长学校 ""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

深圳晚报记者 孙中春 通讯员 朱阳

相关标签

家庭教育 指导 幼儿园 学位 培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