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五一北大路上,坐落着一幢古朴而肃穆的礼堂,楼前青砖墙上蒙汉文书写的金色大字向世人展示着这里的红色辉煌,它就是 " 五一大会 " 旧址。
1947 年 4 月 23 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乌兰夫为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人在这里组织召开了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393 名各族代表,或骑马,或坐牛车,或步行集聚在只有两条土街道的王爷庙街,决定跟着共产党走民族解放的道路。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宣言》等重要文件。
1947 年 5 月 2 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召开首届政府委员会议,决定将 5 月 1 日定为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纪念日,自治政府暂设王爷庙街。同年 11 月 26 日,王爷庙街升格为市,改称乌兰浩特市,蒙古语意为 " 红色的城市 "。
(乌兰浩特城市新貌 图片由《兴安日报体》提供)
红色大地盛开团结之花
作为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诞生地,乌兰浩特市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最早的实践地。70 多年来,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
"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 走进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 乌兰浩特市爱国办事处洮儿河社区的文化活动室," 牧马人老年艺术团 " 的团员们穿着民族服装,正随着《爱我中华》的音乐一起唱起来。
洮儿河社区少数民族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 27%。" 牧马人老年艺术团 " 聚集起社区各族居民,自编蒙古族、朝鲜族、回族等民族特色节目,在小区巡回演出或深入群众家中,传递党的声音,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 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是一个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区,有着 " 花乡小镇 " 的美誉。近年来,小镇将美丽乡村建设、旅游业和脱贫攻坚相结合,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
2016 年,乌兰浩特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全市现有国家级示范单位 4 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5 个、先进个人 5 个,自治区级示范单位 11 个。
绿水青山换得金山银山
近年来,乌兰浩特深入践行 " 两山 " 理念,持续打牢绿水青山生态底色,"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 国家卫生城市 "" 全国绿化模范市 " 等一系列荣誉 " 花落 " 红城。
守住绿水青山,换得金山银山。生态旅游正逐渐成为撬动乌兰浩特市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的有力杠杆。" 十三五 " 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 1300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20 亿元。
好生态造就好味道。如今," 兴安盟大米 " 的香气已经飘到了全国各地家庭的餐桌上,被袁隆平院士称赞 " 品质可媲美世界优质水稻的中国好大米 ";" 兴安盟牛羊肉 " 已经辐射全国 18 个省、市、自治区;" 兴安盟乳业 " 产品畅销全国,走进千家万户 ……
蹿红全国的 " 兴安盟味道 ",得益于产品绿色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北纬 46 度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世界公认最佳养牛带和玉米优质产区,是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 " 兴安盟味道 " 的主要产区,乌兰浩特建设高标准农田 23.4 万亩,播种面积稳定在 70 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 3 亿公斤以上,实现 " 十八连丰 "。连续十年超过产粮大县标准。
城市巨变开启美好生活
74 年前,王爷庙街只有 5.8 万人,只有少数几家手工纺织作坊,街路还是黄土路面,尘土飞扬。
74 年后,乌兰浩特人口达到 36 万人,建成区面积 44 平方公里。以兴安路为中心的城区道路连通东西、贯穿南北,增强了城市的承载能力。以万达广场、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为龙头的新型商业圈的建成,满足人们对于购物、休闲、娱乐的一站式需求。拥有着大剧院、音乐厅、电影院等多个功能的乌兰牧骑宫,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全区第一条跨省快速铁路——乌兰浩特至白城快速铁路建成通车,乌兰浩特至北京动车实现往返运行,直达北京、天津、沈阳等城市的客运列车以及 22 条国内民航航线,拓宽了人们多样化的出行方式。
短评:书写民族区域自治的辉煌新篇
74 年前,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为我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树立了光辉典范,也为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发展与团结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温这段红色记忆,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民族区域自治道路,内蒙古才能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人民群众才能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承载着厚重历史的 " 五一大会 " 旧址,不仅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传承的红色基因,更融入了乌兰浩特儿女的血脉,正激励和鼓舞着我们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手相牵,砥砺奋进,继续书写这座红色城市的灿烂明天,书写民族区域自治的辉煌新篇。
兴安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广杨
编辑丨安周霜
责任编辑丨胡淼山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