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5-21
“读汪曾祺,让我们没法老去”,王干新著《尘界与天界:汪曾祺十二讲》高邮首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凡 / 文 顾炜 / 摄)他是汪曾祺的粉丝、汪曾祺的研究者、汪曾祺的忘年交,他还是除了汪家人之外品尝汪曾祺厨艺最多的人 …… 著名作家、评论家王干最新专著《尘界与天界:汪曾祺十二讲》近日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5 月 21 日,该书首发式暨研讨会在汪曾祺的故乡江苏高邮举办。

更懂汪曾祺,需要专业的引领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的作家,刚刚过去的 5 月 16 日,是他逝世 24 周年。汪老虽已离开,但他的影响依旧很大,世人喜欢看他写吃、喜欢看他写好玩的生活、喜欢他从容淡然的人生态度、喜欢这个永远怀有赤子之心的 " 老头儿 "。

△张在健

近些年来,汪曾祺著作不断出版,形成了 " 汪曾祺出版热 ",在这股热潮中,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是最早的发掘者之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文艺社便关注到汪曾祺作品潜在的巨大价值,出版了第一套《汪曾祺文集》,其后一直倾力推广汪先生的作品,迄今为止,共推出 12 个相关的图书品种,为汪曾祺作品的普及和研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在介绍《尘界与天界:汪曾祺十二讲》新书出版情况时说:" 汪曾祺的作品已为大众所熟悉,而要全面、细致、精准地把握他的思想精髓和美学内涵,仍然需要专业的引领。"

在众多汪曾祺的研究者中,王干是非常独特的一位,他是汪曾祺同乡,因为汪曾祺而从事文学研究,不仅是文学,思想观念都受到汪曾祺的影响。王干毫不掩饰自己对汪曾祺的热爱,从这份热爱出发,他深潜到作品最幽微最精妙的底部,为自己,也为读者探取汪曾祺美学。

△王干

汪曾祺打破 " 尘界 " 与 " 天界 "

此次王干的新著《尘界与天界:汪曾祺十二讲》集合了他研究汪曾祺最全面、最有力的论述,论述内容共分为十二讲,涵盖文学、艺术、人生哲学、里下河作家群等,涉及汪曾祺作品的现代性、民间性、传统等多个核心内涵,对汪曾祺的文学与人生进行了深度的美学透视。在他看来,汪曾祺的作品做到了 " 六个打通 " ——打通了现当代文学、古今文学、中西文化、雅俗文化、南北文化以及 " 尘界 " 与 " 天界 "。

汪曾祺作品在今天为何如此深入人心且经久不衰?王干通过数十载的潜心阅读、研究和对读者群体的观察,特别是同汪曾祺先生及其家人的深入交往,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因为汪曾祺契合了当今读者的文化需求、文化理想和文学理念,它是一种真正的中国叙事,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故事,呈现的是世相百态,因而得人心、益世道;这样的精神内涵借由底蕴深厚、优美纯正的汉语传达出来,激发了当代文学中沉睡已久的汉语之美,也激活了传统文学在今天的生命力。同时,汪曾祺的文章又是一种现代叙述,是面向生活、面向未来的乐观主义的叙事。这就是汪曾祺先生被一批又一批年轻读者推崇、喜爱的原因。

王干与汪曾祺有非常深厚的交情。在新著中,除了对其作品的论述之外,王干也分享了他与汪曾祺密切的交往。众所周知,汪曾祺是个美食家。王干很幸运地成为除汪曾祺家人外,品尝汪曾祺手艺最多的人。

他总结汪曾祺的美食经大约有三:" 一是量小,汪先生请人吃饭,菜的品种很少,但很精,不凑乎。量也不多,基本够吃,或不够吃。这和他的作品相似 , 精炼,味儿却不一般。二是杂,这可能与汪先生的阅历有关,年轻时国家动荡四处漂流,口味自然杂了,不像很多的江浙作家只爱淮扬菜。我第一次吃鸡枞,就是 1986 年在他家里,炸酱面拌油鸡枞,味道仙绝。直到现在,我拿云南这种独特菌类招待人,很多北京人、很多作家不知鸡枞为何物。三爱尝试,他喜欢做一些新花样的菜,比如临终前十几天,他用剩余的羊油烧麻豆腐招待我,说:合 ( ge ) 味,下酒。"

△汪朗

汪朗称王干写这本书用情很深

汪曾祺长子、散文家汪朗特意从北京赶赴高邮汪曾祺纪念馆,出席了新书首发式。他表示,王干写汪曾祺是带着感情写的,真诚的东西会引起读者共鸣,他开玩笑说:" 王干还欠我们家老头的饭钱,没事老在我家蹭吃蹭喝。"

△徐海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总编辑、副总经理徐海分享道,汪曾祺是他 1998 年刚参加工作时,遇到的第一个作者,他至今能清晰记得当年汪曾祺家的门牌号码。他说,王干这本书引人入胜,让他读起来欲罢不能,把汪曾祺独特的美学追求、价值追求都呈现了出来,有独到的见解,将大大有助于汪曾祺人品和作品的传播,有助于世道人心的温暖和改变。

△阎晶明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晶明,特意从北京前来高邮祝贺新书首发,他表示王干出版这本书,是非常郑重的,怀着对作家的崇敬,当前评论界非常需要这样的作品。王干研究汪曾祺多年,对汪曾祺的创作和人生进行持久的追踪,是非常宝贵的。

△王干为读者签名

" 我是感恩来的,我来还债 "

评论家王干在答谢词中表示,高邮是他文学的出发点,也是他文学的加油站。发布会在汪曾祺纪念馆巨幅汪老画像下举办,王干说,在汪先生目光的注视下,他带着这本小书向汪先生进行汇报,把追寻汪曾祺的足迹,化成笔下的文字。说完,他向汪曾祺画像深鞠一躬," 我是感恩来的。我来还债,不仅仅是还汪朗先生说的饭票。我从汪老身上不仅得到了文学的养分,还得到了人生的养分。当我在生活中碰到很多事件的时候,会想如果汪先生在,会怎样对待?"

1985 年至今,王干已研读了汪曾祺 36 年,正如在今年汪曾祺 101 周年诞辰这一天,他所说的那样,汪曾祺是永远读不完的," 汪曾祺看似平淡,看似简约,却越读越有嚼头,我可能还会写一些文章,还会‘讲’下去。五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读着汪曾祺老去》的序言,现在要说的是,读汪曾祺,让我们没法老。他说,生活那么好玩,我说,汪曾祺那么好玩。‘玩不够的’生活,读不够的汪曾祺,讲不够的汪曾祺。"

会上还举办了捐赠仪式,王干将 1985 年汪曾祺为他批改小说的原稿,捐赠给了汪曾祺纪念馆。

相关标签

汪曾祺 文学 江苏 阅读 艺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