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0 日,走进位于红古区的宝方炭材 10 万吨超高率石墨电极项目,看到该项目石墨化和加工工序已经负荷试车,成型工序国产线开始通电试车,焙烧工序高压浸渍开始试车。
宝方炭材总经理朱海威介绍说,这一项目是省列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由中国宝武旗下宝武炭材和辽宁方大集团旗下方大炭素强强联合,共同出资 27 亿元组建,占地面积 1072 亩,产品定位为 10 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和销售,于 2019 年 3 月全面开始施工,去年 12 月 21 日,国产线顺利投产。
签约总额 47.33 亿元 目前开工率 86.67
全市项目建设大比拼,红古区建设火热进行。当日走访记者了解到,今年,红古区列入全省重大项目清单的 3 个,总投资 56.6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 19.5 亿元,占全市比重 3.7%;完成投资 0.53 亿元,占全市比重 1%,投资完成率 2.7%。
这三个项目分别是,总投资 27 亿元的宝方 10 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目前石墨化车间已建成,1 条国产线已投入使用;总投资 25 亿元甘肃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项目,一期工程量已完成 70%;总投资 4.6 亿元的海石湾南区棚户区改造教育设施(高中)项目,已经进入主体建设阶段。列入全省重点投资项目清单的有 22 个,总投资 78.8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 17.9 亿元。其中续建项目 13 个,一季度计划投资 1.5 亿元,实际完成 1.6 亿元,完成率 105.3%,目前全部复工;新建项目 9 个,一季度计划投资 0.9 亿元,实际完成 1 亿元,完成率 111%,目前全部开工。
来自该区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至今年一季度,该区在省级重大招商活动中,共签约项目 15 个,签约总额 47.33 亿元,目前开工率 86.67%,资金到位率 28.33%。年以来扎实开展项目凝练储备、对接洽谈、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四大攻坚行动,梳理重点对接线索项目 161 个。其中涉重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东方园林循环经济产业园合作等 4 个项目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废铅酸蓄电池储存、伊利乳业西北仓等 53 个项目已明确合作内容,将尽快签约落地;申能环保、力伴集团、西藏天慈等 10 个有投资意向的目标企业取得洽谈突破,其余重点目标企业正在对接洽谈中,确保完成第 27 届兰洽会相关目标任务。据介绍,截至 4 月底,该区落实省外项目到位资金 6.49 亿元,完成市列目标任务 45 亿元的 14.42%。
聚焦三大保障要素 搭建平台分类解决
当日走访,记者走进红古区市列重大项目兰西客货运综合枢纽中心建设项目,看到该项目维修车间、物流仓库、沿街商业 3 各单体主体结构、砌体施工已完成,工人师傅正在进行窗框安装,锅炉房正在进行基坑开挖,综合楼主体结构全部施工完成,砌筑工人崔廷章正在进行砌体施工,该项目部生产经理杨果军介绍说,外装修同时开始插入施工。
今年,红古区列入全市重大项目清单的有 4 个,总投资 58.5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 21.4 亿元,年度投资占全市比重 3.3%;一季度完成投资 0.86 亿元,占全市比重 1.4%,投资完成率 4%。除已列入全省重大项目清单的 3 个外,还有总投资 1.9 亿元的兰西客货运综合枢纽中心项目,已完成客运站、维修车间、物流仓库主体结构施工。
据介绍,该区列入全市投资项目清单的有 84 个,总投资 166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 34 亿元,个数占全市比重 7.1%,总投资占全市比重 1.7%,年度计划投资占全市比重 2.4%。其中,续建项目 39 项,年度计划投资 15 亿元,目前已全部复工,一季度完成投资 2.44 亿元,投资完成率 16%;新建项目 45 项,总投资 51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 19 亿元,目前已办结前期手续 33 项,手续办结率 73%,已开工 30 项,开工率 66.7%,一季度完成投资 0.6 亿元,投资完成率 3.3%。列入全市重大前期项目清单的有 13 个,占全市比重 9.26%,一季度前期工作任务项目数 1 个,任务完成率 100%。来自该区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该区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2 亿元,增长 15%;上半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3.7 亿元,增长 8%。
近年来,红古区主动融入国家推进兰西城市群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立足省市赋予红古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充分依托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城市矿产 " 示范基地、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四大国家级政策平台,发挥政策叠加效应,重点从打通节点、延链补链、农旅融合、环境提升、一体发展五个方面谋划储备。
为加快谋划项目的催熟落地和在建项目建成达效,该区重点采取多项措施保障运行,认真践行 " 两真四有 " 招商理念,围绕产业布局和各领域的短板,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同时建链长,围绕铝、煤化工、炭素材料、生物制品等重点产业链建立 " 链长制 ",通过实施 " 一链一策 ",推进上下游、关联配套产业项目落地。促改革方面,该区下足 " 八字一撇添一捺 " 的功夫,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在经济区红古园区探索开展 " 标准地 " 出让和区域评估工作。优服务方面,该区下足 " 万事俱备抓建设 " 的功夫,建立项目管理团队,落实清单管理制度,实行专班服务,一线解决困难问题,严格绩效管理,倒逼责任单位在项目主战场上展现作为、体现担当。据介绍,聚焦规划、土地、资金等保障要素,该区提前介入,精准施策,搭建平台,分类解决,推动省市有关要素保障的政策要求落到实处。
打通省会城市间的交通节点,兰西城市群建设如火如荼
红古农业基础条件良好,有四条长达 95 公里的自流灌渠、总面积达 9.8 万亩的 47 个山台地资源,有荷斯坦奶牛繁育中心、伊利乳业等龙头企业,但同时也面临着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不够高," 农业 + 旅游 " 等衍生业态培育效果还不好、农业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
为此,连年来该区以培育现代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为重点,谋划了总投资 159 亿元的项目 54 个。在夯实基础方面,谋划了总投资 58 亿元的谷丰渠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 21 个基础提升项目,改善现代农业发展条件,为农村提质增效打牢基础。其中,总投资 10.4 亿元的山台地道路工程建成后,彻底解决山台地相互孤立、道路不畅问题,可有效盘活 47 个山台地约 9.8 万亩土地,实现 " 再造一个红古川 " 的目标;在培育龙头方面,谋划了总投资 11 亿元的万头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综合育苗中心等 11 个种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在融合发展方面,按照 " 农业打底、融农于旅 " 的思路,谋划了总投资 90 亿元的河湟体育休闲农庄、" 寿光模式 " 现代农业示范园等 22 个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其中,总投资 6.1 亿元的兰州现代农业第六产业园项目,把现代农业和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等产业结合起来,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增值。
红古位于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节点、通道经济的优势十分明显,但快速外连内输的交通 " 瓶颈 " 尚未完全打通,兰西大通道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兰州经济区红古园区远离高速出入口,园内 30 多家企业货物运输需要绕行 20 公里才能进入高速;109 国道运力紧张,京藏高速海石湾出口至红古城区经常拥堵;海窑隧道 " 单洞双线 ",通行能力低下,安全隐患突出,交通经常堵塞,连海经济区被物理分开。为此该区谋划了总投资 326 亿元的 37 个项目,分东、中、西三个区域,重点突破、逐一打通兰西节点交通大通道。在东部片区,围绕畅通经济区红古园区货运通道,谋划了总投资 78 亿元的 G109 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至兰州陆港段升级改造等 23 个项目。
据介绍,总投资 2 亿元的 G6 京藏高速张家寺出入口项目建成后,将为园区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园区扩区增容和远期开发的交通运力需求。在中部片区,围绕畅通内外循环通道,谋划了总投资 164 亿元的 G109 线西固河口镇至红古王家口村提质改造等 7 个项目,总投资 7.9 亿元京藏高速公路海石湾收费站连接道路改扩建工程,将京藏高速与红古主城区快速相连,在拉开城区东扩路网框架、提升东出入口功能形象的同时,也能彻底打通红古与民和主城区的东通道;总投资 80 亿元的红古区至中川机场快速通道项目,将把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无缝连接起来,推进区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合作。
据介绍,在西部片区,该区围绕畅通连海经济大通道,谋划了总投资 84 亿元的窑街煤电专用铁路线改造提升等 7 个项目,总投资 4 亿元的海窑隧道复线工程建成后,连海地区交通命脉彻底打通,连海一体化将变为现实,也为兰州高速三环过境通行打好基础。通过以上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红古将建成东连国际陆港、北达兰州新区、西通河桥连城、南接民和永靖的兰西节点城市快速交通路网。
围绕农旅融合抓谋划,近年来,该区谋划了总投资 125 亿元的 62 个项目。
在基础补短方面,谋划了总投资 15 亿元的海石湾滨河路西延、海石湾污水处理厂一级 A 提标改造等 22 个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在旧城改造方面,谋划了总投资 67 亿元的滩子村生态绿化、煤矿生态修复、和平街和团结街棚户区改造等 18 个项目,推动窑街旧城完善功能,打造独立工矿区转型的样板。在生态治理方面,谋划了总投资 43 亿元的湿地公园、大通河红古段防洪治理及修复等 22 个项目,夯实绿色本底,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旭永
特约记者 令望海 文 / 图
编辑丨包学枫
责任编辑丨李雪岚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