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正在紧张倒计时,新一批海外留学生却已迎来收获季。被称为 " 全球名校 offer 收割机 " 的小燕画院,今年又拿出了亮眼成绩单,共揽获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UCLA、伦敦艺术大学、纽约大学等世界一线名校 265 份 offer,总计 626.61 万美金奖学金。
▲未来?未来!2020&2021 国际小燕毕业生优秀作品双年展
▲海报
这些被世界名校 " 哄抢 " 的深圳孩子,究竟是用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拿到了名校入场券?5 月 22 日," 未来?未来!2020&2021 国际小燕毕业生优秀作品双年展 " 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巢美术馆开幕,170 余件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作品展示了深圳 "00 后 " 的惊人创造力,也可从中一窥深圳学生走向世界的独特密码。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 6 月 15 日结束。
首次举办毕业双年展
据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国际小燕画院院长张晋君介绍,一年一度的毕业汇报展是画院的传统,从深圳走向世界的孩子共同举办高中生涯最后一场联展,既是阶段性总结,也是人生新征程的起点。
"2020 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没办成毕业展。所以这次把 2020 年和 2021 年两届学生的毕业作品合在一起,做了一次双年展。" 张晋君说,参展学生共 140 位,来自深圳各个中学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他们都走向了世界一流学府,包括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纽约大学等,共揽获全世界 578 份名校 Offer、奖学金 1129.755 万美元。
本次双年展参展作品格外丰富,涵盖纯艺、交互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各个专业;作品形式也十分多元,有电子打印,有传统媒介如油画、水泥、石膏等,有混合材料做成的 3D 装置,甚至许多无法用某个学科去界定的实验性作品。
本次双年展的年度主题:" 复苏 "
本次展览的总主题是 " 未来?未来!"。" 未来?未来!" 是国际小燕画院一个系列主题展览,自 2013 年以来,每年都定期举办。
▲展览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打卡
而 " 复苏 ",是本次双年展的年度主题。这一关键词,是本次展览四位联合策展人、国际小燕画院 2021 年毕业生马远哲、鲍思逸、张一鸣、陈楚铭共同提炼出来的。他们对记者表示, " 复苏 " 是他们对 2021 年的定位,也是期待。
对于十八九岁出国留学的中国孩子们来说,近两年可以说是人生中最为复杂的时光。参展者中,有 2020 年毕业却无法去海外就读、只能在国内上网课的,有疫情期间选择在海外转学的,还有受全球政策影响申请之路的 2021 年毕业生,不少人都经历了人生十字路口的迷茫、思考和调整。
目前就读斯坦福大学的陈戈,在疫情期间完成了转学,从美国罗德岛州搬到了加州旧金山。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读摄影专业的杨祖雅,疫情期间因无法返校,于是去上海做了一系列艺术实践。
鲍思逸 2020 年先后报考了 5 次 SAT 考试,却因疫情原因全部取消,长期处在迷茫、焦虑的心理状态下,甚至一度想放弃考大学。马远哲、陈楚铭也经历了类似的申请季困境,准备作品集、考托福、申请季写文书等大量工作,都因为疫情造成了严重延误和堆积。
为了更好地体现 " 复苏 " 的年度主题,四位联合策展人特别设计了一张齿轮效果的动态海报。" 齿轮的意象代表着生生不息,一切都从静止到再次转动,世界、生活重新开始了。" 马远哲说,主视觉采用了三原色,是因为三原色能混合出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正如同毕业生的未来,能产生无数种可能。
疫情影响带来创作新思路
此次双年展中,许多参展作品都体现了疫情给创作者带来的新思路。如鲍思逸的参展作品《消化不良》, 张一鸣的参展视频作品《休息站》,都刻下了疫情的时光印记。
另一个新趋势是出现了大量的交互设计和数字媒体作品,在参展作品中约占四分之一。陈楚铭带来的是一个 APP 交互设计作品 Chuming Store,包括视频和 APP 界面设计。
马远哲此次参展的,则是一个人机互动的交互设计作品《旅行者 1 号》。人站在屏幕前,通过手的左右、上下、前后移动,在屏幕上生成的粒子效果、图案、颜色也会随之改变,每个人可以生成专属于自己的画面,非常有趣。
展览开幕当天,还举行了设计论坛。马远哲、陈楚铭、周楠皓、贺欣怡、郭筱煜等参展者先后分享了对自己作品、对艺术行业的思考和总结,以及自己的成长经历。
他们的眼中有世界
展览开幕当天异常火爆,前来打卡的观众络绎不绝,各界大咖现身展厅,为展览点赞。
" 他们的眼中有世界。" 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前中国驻法大使赵进军专程从北京来深圳参加展览开幕式,参观展览后,他被深圳 "00 后 " 孩子的艺术才华所折服。他告诉记者,自己 1980 年第一次来深圳,41 年过去了,深圳变化发展非常大。如今的深圳孩子具有世界眼光,他们用世界的眼光和画笔来描绘中国社会,且不忘自己的文化之根,这是深圳将来更远大腾飞的基础。
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发展办公室主任韩望喜也表示,此次双年展让他看到了中西文化汇通的可喜成果。"100 年来,中国一直在做中西文化的汇通,孩子就是中西文化汇通的结晶,深圳是中西文化汇通最好的实践。这次参展的许多作品,都是站在中国文化的本位,去看世界文化、理解世界文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韩望喜说,为何这些毕业生被世界名校录取?正是因为世界名校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心灵相通之处和表达相通之处。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