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在手术台上工作(资料照片拍摄于 2018 年 4 月)。 中新
▲年近 90 的吴孟超在手术后分析患者的核磁共振结果 ( 2011 年 4 月 13 日摄)。新华社发
新华社上海 5 月 22 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 2021 年 5 月 22 日 13 时 02 分在上海逝世,享年 99 岁。
97 岁仍主刀做手术的吴孟超曾说:" 一个人生命有限,你不抓紧一下就过去了,所以我要抓紧时间,分秒必争,为国家,为人民多干点事。"
仰望星空,有一颗编号为 17606 的小行星,名为 " 吴孟超星 ";还有一颗编号为 8117 的小行星,名为 " 袁隆平星 "。他们是最勇敢的人,保护中国医食无忧,他们是最明亮的星,指引人们砥砺前行。
" 卧薪尝胆、勇闯禁区 "
1922 年,吴孟超出生在福建省闽清县,小时候随家人前往马来西亚。后来,吴孟超独自回国,考入同济医学院。在战火轰鸣的年代,他选择凭自己仁心和医术悬壶济世。
中国曾是肝炎、肝癌高发的地区。但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肝脏外科还是一片空白。在恩师裘法祖的建议下,吴孟超决意向肝脏外科这一 " 禁区 " 进军。从此," 卧薪尝胆、勇闯禁区 " 成为他的座右铭。
70 余载岁月中,从风华正茂到鲐背之年,吴孟超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成功切除世界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为世界上年龄最小的病人切除肝母细胞瘤 …… 中国肝癌手术成功率由上世纪 60 年代初的 16% 提高到 98.5%,肝癌切除病人总体 5 年生存率接近 50%。一系列成果令世界医学界瞩目。
" 我们既要看病,更要救人 "
吴孟超用独创的肝门阻断法为正在上大学的女孩王甜甜切除 9 斤重的肿瘤;为汶川地震伤员进行远程会诊;完成一例又一例教科书般的经典手术,为一个个患者和家庭带去希望与幸福。
虽然硕果累累,但吴孟超看重的并不是创造奇迹,而是救治生命。在吴孟超眼里,救治病人事比天大。
2005 年,吴孟超被推荐参评国家最高科技奖,科技部派工作组对他进行考核谈话。医院 " 贴心 " 取消了他原定第二天的手术。吴孟超得知后,坚持不推迟手术。他解释,病人是一位 60 多岁重病的贫困河南农民,同乡凑钱助其到上海就医,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在吴孟超的一生中,这样令人泪下的故事还有很多。他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要求医生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
吴孟超曾对助手说:" 我们既要看病,更要救人。" 病入膏肓的患者常常在吴孟超的门诊获得积极的治疗和安慰。
2006 年,吴孟超斩获 2005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毅然捐出了 600 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又联合了 6 位知名院士向国务院提交了 " 集成式研究乙型肝炎肝癌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 的建议案,并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如今,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已屹立在上海安亭,成为世界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
推动中国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被誉为 "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 的吴孟超的成就令全球同行瞩目、敬佩。手术台下的吴孟超是一名开朗和善的老者。记者曾有幸采访这位医学泰斗,亲和的话语、乐观的精神、敏捷的思维、善良的内心、谦逊的态度令人至今难忘。(中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