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拼尽全力只为完成一场“正确的一生”,
却从没想过这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一生。
——
第 2178 期
- 欢迎收听 -
(点击音频,聆听故事)
制作人:周梁一歌(晓峰)
1
去一所小学做公益活动,遇到了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活动设立了一个环节训练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需要请几个孩子上台为大家讲述自己最近经历过的一件难忘的事情。第一个孩子站起来,讲了自己曾经掉到水塘里的故事。故事讲得很精彩,我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心里暗想:这个孩子开了个好头,后面应该还会有更多的惊喜。没想到,我兴冲冲地点到第二个举手的孩子,却听到了一模一样的故事:他也掉到水塘里面了。紧接着,第三个孩子也一样。轮到第四个孩子的时候,我特地提醒:每个人身上都有不一样的经历,不要再跟着前面的同学往水塘里掉了。于是,第四个孩子讲了个“不一样”的故事:他掉到小区的游泳池里了。活动结束,语文老师跟我说,孩子们喜欢跟风,有时候表扬某一个同学的作文,下次同题作文就会出现大批量的复制品。这件事一直让我思考,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引导出现了问题? 我们一直教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却很少教他们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导致他们不断地向“对的人”看齐。 包括大人也是如此。前不久,有一个平台举行征文活动,我是评委之一。初期的参赛作品里有一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差点失去父亲的经历。作者记录了从父亲病重抢救到平安出院的整个过程,文字很真诚,评委们不约而同给这篇文章打了高分。这篇高分作品公布后,后续投进来的参赛作品全是一个风向,篇篇都是生离死别。 当人群中出现一个优秀范例的时候,其他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把这个“优秀”当成“标准答案”。
2
有个同事说,在她们老家,80% 的人都会参加公考。当地人有种很奇怪的执念:不考公务员就是不务正业,考不上公务员,就注定是失败的一生。同事是个非常优秀的姑娘,工作能力强,人缘好,独立且自信。但她每次回老家,都会被人歧视。在老家,像她这样出门打工的同龄人不多,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同学,都无法想象,一个姑娘跋山涉水跑到两千公里以外的城市谋生是什么状况:你没有单位?那你得惨成什么样?习惯了沿海城市的包容,她不愿意再回到那个将她归为“异类”的故乡。 当所有人都以同样的标准生活的时候,环境就会变得很可怕。那些没活成标准答案的人,会被不断地遭到打压,最后的结果,要么被同化,要被放逐。 试想一下,当我们所有人都用着同样的节奏过着类似的生活,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或许,你想奋斗的时候看到别人休息,会觉得奋斗是可耻的;看到别人工作,你想停下来喝杯茶,都会有罪恶感。 其实,活成标准答案,没什么可优越的,这只能证明你走了一条大部分人都走得来的路。没活成标准答案,也没什么可丢人的。不必借别人的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精彩。
3
多少人拼尽全力只为完成一场“正确的一生”,却从没想过这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一生。因为没有想过自己要怎么活,所以我们毫不犹豫地认为那些“优秀的人”走过的路就是唯一正确的路,也是我们应该走的路。 每年高考结束,都会有发挥不好的孩子觉得自己的人生“完了”。多年前的我也是如此。同学们迈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我拖着行李箱南下打工。当时觉得自己这辈子都完了,没有资格谈梦想,没有资格谈未来。但我的人生并没有完。生活用一次又一次的拨乱反正将我指引到合适的路上,让我有了新的目标。这些目标在别人眼里未必正确,但在我心里却笃定无比:这正是我要的生活。人可以有很多种活法,金榜提名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但不是唯一的答案。除了那几个大的转折点,人生还有许多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前提是,你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未来,并为它时刻准备着。人人生而不同。 不要拿别人眼里的成败标准来丈量自己的人生;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立标准答案。你的人生,永远是独一无二的、只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 来 源 -
田青青,曾用名二次元猫小姐,专注正能量写作,已出版励志合集《告别平庸》《你那么努力,为什么还是不成功》。微信公众号:猫姐能量圈(tqq1214cat)。
- 主 播 -
潘 晨
碧桂园苏南区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