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金城兰州沿湘之行媒体采访团
走进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
5 月 26 日,“一带一路”金城兰州沿湘之行城际文化交流采访团来到了湖南省博物馆及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
周三早上 10 点的湖南省博物馆里人头攒动,参观者络绎不绝,而大家最感兴趣的目标,首先就是马王堆汉墓陈列馆。2013 年,国家文物局将马王堆汉墓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6 年,马王堆汉墓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在国际上,它也被誉为东方的“庞贝城”。
这座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家族墓地,被称为“东方睡美人”的辛追夫人就发掘于此,这具无防腐措施却保存完好的古尸给考古界、医学研究界都带来了巨大震撼。随之出土的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 3000 余件文物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为后世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当时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文物的展示陈列是现代博物馆都在努力研习的一门功课。像马王堆这样出土文物多、历史意义大的古墓,除了专业的讲解,如何搭配现代化的视觉、光影、陈设等无声的语言去表达精彩,湖南省博物馆自有一套 —— 把漆盘上的狸猫纹做成动画,不管大观众还是小观众都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古代的狸猫原来长这样;古墓中挖掘出的歌舞俑在玻璃展示柜中前后错落排好,聚光灯依次亮起,真的好像看到辛追夫人家的歌舞表演者在陆续登台献艺,C 位歌伎的红唇至今清晰可见 …… “甘肃也是文物大省,我们和甘肃省博物馆以及甘肃省内的其他博物馆都有合作交流。例如志愿者互访等,借助此次城际交流活动,我们也诚邀甘肃的博物馆界人士来湖南省博物馆参观、交流。”有关负责人这样介绍到。
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年时期求学和从事职业教育生涯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首先看到的就是毛泽东曾在 1950 年 12 月为学校题写的“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十四字校训。“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 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1912 年和 1914 年相继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0 年 3 月学校升格为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8 年 4 月升格为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据学校工作人员介绍,1913 春到 1918 年夏,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20 年秋至 1922 年冬,青年毛泽东曾先后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事和师范部国文教员。在这里,他以极大的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创建了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学校旧址校舍集西方建筑风格和东方文化内涵于一体,始建于 1912 年,毁于 1938 年的“文夕大火”,现建筑为 1968 年按原貌在原址复建而成。
目前学校内仍然保留着毛泽东在校期间学习和工作时的教室和寝室原貌。“在一师学习期间,毛泽东所在的班级为第八班,他曾在寝室里提倡同学们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不谈男女问题,引导同学专心致志地学习。”工作人员介绍说:“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工作长达八年,实现了由爱国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也使第一师范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
当日,采访团一行还参观采访了岳麓书院。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昕 文 / 图 / 视频
编辑丨包学枫
责任编辑丨安周霜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