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首次连续两个季度,在智能手机业务上保持两位数的毛利率," 亏本卖手机 " 的形象已经逐渐远去。
从去年年底开始的全球缺芯潮让不少行业和公司都吃尽了苦头。
据咨询公司艾睿铂 ( AlixPartners ) 最新预测,全球 " 缺芯 " 将导致 2021 年汽车制造商营收损失 110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145 亿元。同时,2021 年的汽车净产量总计会减少 390 万辆。
手机行业虽然还没有发生大规模停产情况,但形势也非常严峻,包括小米、中兴、realme 等多家手机公司高管都曾表示,缺芯加大了公司面临的挑战。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小米的风险还未显现,反而成为了缺芯潮的直接受益者。
5 月 26 日,小米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季度小米总营收达 769 亿元,同比增长 54.7%;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 61 亿元,同比增长 163.8%。营收和利润均高速增长,创单季历史新高。
小米的综合毛利润也由去年第一季度的 76 亿元猛增至 142 亿元,将近翻番。
利润大涨的最大功劳来自智能手机业务,本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由去年的 8.1% 提升至 12.9%,直接将毛利率提高了一半多。比去年第四季度 10.5% 的毛利润还要高 2.4 个百分点。
过去小米手机业务毛利率长期徘徊在 5% 以下的低位,如今小米首次连续两个季度在智能手机业务上保持两位数的毛利率," 亏本卖手机 " 的形象已经逐渐远去。
手机业务毛利润大涨的原因,小米在财报中已经指明:主要是由于供应链短缺导致促销活动减少,以及产品组合升级。
" 供应链短缺 " 及是缺芯潮带来的直接影响,后者主要是小米 11 系列在高端市场的初步成功。
为什么缺芯会让小米受益?这个问题得从小米的过去说起。
以往小米手机的定位主要在 3500 元以下的中低端价位,产品本身就主打性价比,利润率难以提升。而小米又主攻线上,频繁的促销、降价、组合售卖等很难避免。
例如 2019 年年底初登场的 Redmi K30,其在发布 4 个月后便宣布部分版本永久降价近千元,随后一年内小米更是接连推出了 K30 Pro、K30i、K30 S、K30 Ultra 等多款类似机型,价格也不断下探。
在这种频繁降价和高密度新机发布下,利润率自然难以提升。
然而到了今年,情况开始反转。由于全球范围内的缺芯问题,以往小米被人诟病的 " 期货 "、" 抢购 "、" 耍猴 " 都似乎 " 情有可原 " 了。并且,由于大家都供货紧张,也不用再降价处理了,可谓一箭双雕。
当然,缺芯问题之所以暂时没有对手机行业造成更大损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过去芯片厂商与手机公司的良好合作。不过,手机缺芯会持续多久?小米集团中国区总裁卢伟冰倒是做了一番预测,他表示处理器芯片、屏幕驱动芯片、电源充电芯片是手机行业当下最短缺的芯片,预计全球手机缺芯至少影响未来一年。
如果缺芯越来越严重,小米还能否像现在一样从容恐怕还不得而知。
过去,小米习惯称自己为 " 互联网公司 ",占营收绝对大头的智能手机业务就像 " 庶子 " 一样不被待见。
原因之一是手机业务虽然营收高,但其贡献的利润远不如营收占比低得多的互联网服务业务,小米难免 " 偏心 "。
但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手机业务的毛利润历史性地超过了互联网业务。不过彼时两者差距还不明显,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智能手机业务贡献的毛利润达到 66.4 亿元,而互联网业务则是 47.8 亿元,手机业务赚的钱开始大步甩开互联网服务。
就目前来看,全球芯片短缺至少会持续到今年年底,这也意味着小米的手机业务今年很可能保持目前的高昂势头。
从长远来看,小米智能手机业务营收规模远高于互联网业务,因此如果目前的高利润率得到保持,手机业务将真正成为小米的利润支柱。届时,小米也能真正成为一家 " 硬件公司 " 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