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江楠 文 / 摄)5 月 28 日,南京鼓楼区热河南路街道姜圩路社区开展 " 文姜学海,奋发有圩 " 社区文化节系列活动,暨 " 奋斗百年史 方寸显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专题邮展 " 活动。对于本次活动的策划人—— 79 岁的郑开铭来说,展览上这 178 张邮票不仅是他珍惜的藏品,也是用来讲好党史故事的好帮手。
△邮展现场
28 日活动开始前,郑开铭早早来到了社区的子衿学堂。他拄着拐杖,缓缓地走过已经摆好的 12 块展板。" 我从 1957 年开始集邮,到现在有六十多年了。展板上的 178 张邮票,都是我的藏品。虽然展出的是扫描版,但细节展现得都很棒。" 看着自己一张张挑选出的邮票,郑开铭感慨道。
△邮展现场
活动开始后,郑开铭结合挑选出来的邮票,从历届党代会到党的早期领导人,从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近年的重大事件,一点点地娓娓道来。郑开铭告诉记者,为了准备这次活动,他已经准备了 3 个月。这期间,他一边重温党史,一边从四十多本邮票收集册中,挑选符合主题的邮票,还细细地写下 17 页的解说稿。郑开铭说,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反而从中学习到不少新知识。
△郑开铭结合邮票,讲述党史故事
" 这已经不是郑老第一次分享他的邮票啦。" 参与此次活动策划的姜圩路社区党委副书记郭爱玲告诉记者,2000 年左右,郑开铭来到社区后担任社区的第三党支部书记。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郑开铭开始转向 " 红色邮票 " 的收集,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社区工作结合起来。
△郑开铭手写的讲稿
郭爱玲说,有一次邮展,她不小心弄丢了一张郑开铭的邮票,这可把郑开铭急坏了。因为对于集邮爱好者来说,丢了一张邮票,整套邮票就不完整了。" 当时,郑老拄着拐杖找了好几个邮局,终于重新集到了丢失的那张邮票,这让我特别不好意思。" 不过,郑开铭并没有因此介怀。除了更加仔细地叮嘱郭爱玲,他仍然将自己收藏的邮票拿出来给大家分享。
郑开铭说,几十年前,邮票只是一种邮资。但是现在,很少有人会用到它们了。在他看来,现在的邮票更像是一种 " 国家名片 "。每一张精美的邮票背后,都蕴藏着一段历史。" 我希望用这些邮票,把一段段历史‘串’起来。让更多人欣赏邮票的同时,也能重温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