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6-01
深晚报道 | 深晚记者直击一线防疫人员:他们扛起防疫重担守护居民健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5 · 21" 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全市第一时间增设多个核酸检测点,核酸检测全面铺开,疫苗接种有条不紊,防疫消杀工作不停歇,医护人员每天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扛起防疫先锋重担,守护居民身体健康安全。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副所长林良强:

背负 50 多斤重装备 每天出入 " 危险地带 " 消杀

5 月 28 日,林良强与队友要对龙岗区两名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住处进行消杀。顶着 32 摄氏度的高温,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背负 50 多斤重的消杀设备,在长达 3 小时的消杀工作后,林良强浑身湿透,手套里的双手捂得发皱,肩上被勒出两条红印子。在密闭空间里消杀时间久了,他觉得头晕,口干,胃里反酸。

今年 43 岁的林良强是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副所长。自盐田出现疫情后,他便驻点盐田。日常的终末消杀和预防性消杀只是他的工作之一,除此之外,他还要进行队伍培训、指导盐田港工作人员复工复产、编写技术指南、开各种会议。电话那头,林良强沙哑的嗓音无声地表露着他的工作强度,前一天他刚干了 17 个小时。

龙岗区两名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住处位于城中村,人流密集。林良强到达之前,了解到此地污染面较大," 一定要彻底、全面地消杀 ",他跟团队嘱咐。" 我们的工作被看作是出入‘危险地带’,消杀是切断传播途径最有效的手段,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个环节都不能遗漏,每个面都不能放过。"

消杀工作要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而定。病例多,患者活动范围大,消杀范围也大,有时 1 个病例最多牵出 9 个场所,场所的每个角落都要消杀到位,工作量可想而知。

从今年开始,林良强的工作就没停过,深圳大大小小的会议、活动几乎都有他的身影,他都要在现场进行防疫指导。忙碌的工作使得他没办法照顾老人和孩子,他只能送他们回老家。他本以为忙完深圳两会可以休息,结果又碰上了疫情。

林良强总结他的抗疫工作是 " 流汗又流泪 " 的。顶着高温,背着消杀设备,他浑身被汗水浸湿;无法时常陪伴亲人,他心怀愧疚;看着深圳的疫情控制成效,他感到自豪。" 疾控中心的工作就是保障深圳市民安全,只要深圳疫情控制得可观,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林良强说。

5 月 25 日是林良强 43 岁的生日,一整天都在工作的他,顾不上跟家人联系,更别提过生日了。直到 5 月 30 日,他翻看手机微信,才猛然在家人的微信群中看到这样一张照片:照片里,自己的孩子跟原本想要准备给爸爸的生日蛋糕合影,蛋糕写着 " 老爸您辛苦了,生日快乐 "。孩子手里还拿了一幅画,画中一家四口在阳光白云下笑着,依偎着。

深圳三院检验科主管技师李冉冉:

放弃接妈妈来深庆生 坚守岗位做好 " 侦察兵 "

5 月 25 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到社区大规模核酸筛查任务。该院检验科迅速集结了 23 人的新冠核酸应急筛查组,检验科主管技师李冉冉作为后备梯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刚接到任务时,李冉冉有些失落,26 日是妈妈生日,她提前一个月买好了机票,打算接爸妈来深圳过生日,老两口也老早准备好了带给女儿的家乡特产。这下李冉冉接到了工作任务,一忙起来根本顾不上陪爸妈,只能把爸妈的机票退了。

那一天,新冠核酸应急筛查组采取轮班制,从下午 4 时一直工作到次日 9 时。李冉冉主动 " 请战 " 晚上 10 时到凌晨 4 时这最辛苦的一班岗。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 …… 进入负压实验室之前,李冉冉要全副武装。收到标本后,她需要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标本处理,然后再上机器进行核酸提取,最后再进行 PCR 扩增,判断标本的阴阳性。由于此次采用新冠病毒 5 合 1 混采检测技术,原本自动化分样设备难以匹配,所有检测人员都要手工分样。那一天,她和她的同事们完成了 3800 管试管检测,发出了 1.6 万余份筛查报告。

5 月 27 日,新冠核酸应急筛查组再次接到任务。面对 4600 管试管,李冉冉和她的同事们全力以赴,一共发出 2 万余份筛查报告。以前的李冉冉觉得工作就是为了谋生,但经历了新冠疫情后,她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一种使命。" 感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了。说奉献有点大,我只是在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李冉冉称," 我只要穿上医生这身衣裳,就不能做愧对它的事情。我很愿意尽自己的责任,参与到全民抗疫之中。"

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流动采样队队长张明影:

带领队员拼尽全力与病毒赛跑

" 登记好了快过来,先扫码。"" 把 i 深圳上的健康绿码打开给我扫。"5 月 30 日一早,在深圳中心公园,白色的防护服在烈日下显得特别耀眼。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的流动采样队的医护人员正在为附近居民做核酸采样,他们用汗水和坚持,为阻断疫情传播尽着自己的努力。

" 登记、采样,一连 4-5 个小时里,没有一个工作人员中途休息,大家都为阻断疫情和时间赛跑。" 张明影是这支流动采样队的队长,他已经连续多日带着采样队奔赴深圳各个社区,说起这几天的工作,他嗓音略带沙哑,他全身早已被汗水湿透,护目镜也模糊了,但依然继续坚持着。

5 月 26 日下午,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采样队接到为重点范围人群的核酸检测任务,医院领导一声令下:" 准备采样物资,分组组队,确保及时高效完成工作!" 半个多小时后,50 多人的采样队伍集结完毕。" 当时,很多同事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有的已经在回家路上,听到集结的号召,二话不说立刻折返,我曾参加过多次采样任务,这次有需要,当然当仁不让。" 张明影说。

当晚,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前,张明影带着队员们有条不紊地开始采样。采样桌前灯火通明,社区工作人员负责扫码登记,采样队员负责咽拭子采集。尽管夜幕笼罩,空中仍弥漫着暑气,医院医护人员顶着 30 摄氏度的高温,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大汗淋漓,却依旧耐心亲切与采样者沟通,核对信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当天采样队共采样 1774 份,数据全部录入系统,经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沙尾一位 92 岁的老人行动不便,我们就上门为她采样。" 张明影说,这几天采样人数多,任务重,通常刚结束一个采样点的工作,又接到新的采样任务。在核酸采样现场,采样队从早上到下午,要换几套衣服,衣服换下来可以拧出水,防护服也可以倒出水。

张明影的妻子是福田区慢病院社康中心的一线医务人员,两人都上 " 前线 " 了,常常连面都见不上。为了互相之间不 " 添乱 ",不是火烧眉毛的事情,夫妻俩心照不宣地自己 " 消化 "。孩子是夫妻俩最牵挂的,但只能让家里的老人照料着。同事劝他多休息,他总是说,我的党员肯定要冲在前面,我身体还扛得住,不会倒下的,放心!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核酸采样小分队:

顶着高温当好 " 排雷 " 员

5 月 28 日傍晚,夜幕开始降临,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核酸采样小分队再次集结出发,深入部分社区,对居民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她们当中的很多人,从 5 月 26 日深夜接到临时采集任务就一直奋战在抗疫工作的第一线,经常忙碌到凌晨。

疫情发生以来,核酸采样小分队临时组队出发已是常态。5 月 23 日,正值周末,按照南山区卫健局的部署任务,南科大医院迅速组建核酸采样小分队,抵达盐田港区码头,为从业人员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当天从下午 2 点半至凌晨时分连续 " 作战 "11 小时,顺利完成当日采样任务,共采集样本 1237 份。其中,很多党员带头,主动放弃周末假期,迅速集结、准备物资,赶赴港口核酸采样点。

" 做核酸采样工作,大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腰酸腿涨。白天气温升高,厚重的防护服让人异常闷热,N95 口罩又不透气,总感到呼吸不畅,汗水顺着脸颊、额头不停地往下流,辣得眼睛痛,他们的衣服上身后就没干过。上岗前,为了不上厕所,大家都尽量少喝水 ……" 护理部副部长杨明艳说。

" 工作餐送过来了,但那时还有不少居民在排队等着采样,大家都坚持要把工作干完再吃饭。" 该院感染科护士长谈碧波是本次任务的护理组长,看到队员们的那种拼劲,她既欣慰又心疼。"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立即出发、连续奋战,对于我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义不容辞 ",谈碧波说,采样小分队里的 90 后护理人员毫无怨言,轻描淡写间却是心底的那份担当。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王宇

相关标签

深圳 核酸检测 生物 无症状感染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