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点滴见初心。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城关区各街道、社区在区委 " 凝心聚力 " 工程的推动下,扎实开展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以 " 红色驿站 " 为载体,以群众身边事为出发点,着力解决急难愁盼各类问题,把实事好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 甘甘加油站 " 便民又暖心
(甘甘加油站服务)
在甘家巷社区一楼门厅,有这样一个温暖的角落,社区叫它 " 甘甘加油站 "。如果您路过这里,不管是累了渴了,都可以走进去,歇歇脚、喝杯水。这里有血压器、微波炉、饮水机、手机充电站、台式电脑、急救药箱、微心愿征集贴、放大镜、针线盒等便民用品,以及党史学习书籍、报纸和杂志等读物。三个电视屏幕滚动播放着街道社区特色工作、行政事务办理程序指南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都是社区为办事群众、环卫工人、交警以及居民等提供热饭、喝水和休息的 " 加油设备 "。
" 小物件 " 提供 " 大便利 "
(酒泉路便民柜)
无独有偶,在酒泉路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为给居民群众提供便捷服务,街道专门设立一个便民服务柜,柜内摆放着老花镜、针线、剪刀、放大镜等日用品,还有创可贴和风油精、纱布等常见急救用品。小小便民柜不仅方便了居民,也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 我们年纪大了,来街道办事儿,眼睛花了,不戴镜子,看不清字,办不了事。便民柜帮了我们大忙,里面的东西应有尽有,从细节中透露出浓浓的人情味,让我们感受到街道的贴心服务。" 社区居民陈大爷称赞说,这是 " 小物件 " 提供 " 大便利 "。
环卫工人有了 " 爱心驿站 "
(环卫爱心驿站)
东岗西路街道天水路社区把居民的事情记在心里,紧密将党史学习教育和为民服务结合在一起,从党史学习中汲取为民办实事热情,进而把精神的力量化为实践的动力。该社区联合辖区单位华辰大厦机关后勤中心,为长期坚守一线的 " 城市美容师 " 送上关怀,即环卫工人随时可在华辰大厦大厅休息饮水,以感谢他们为维护城市环境付出的辛勤劳动,环卫工人随时可在华辰大厦大厅休息饮水。同时,该大厦酒店在大厅设立爱心驿站,为全市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冷热水、基础医药箱、微波炉加热服务、报刊书籍等。
" 周至驿站 " 全心服务群众
(周家庄社区驿站)
周家庄社区通过共建活动,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平台。联合辖区单位推出 " 周至驿站 " 社区服务项目,为社区 60 岁以上老人、在职女性及家庭妇女、青少年儿童、特殊群体开展定制服务,比如给老人提供知识课堂,健身养心和娱乐园地;为少儿提供素质拓展培养、关爱儿童心理健康基地等。同时利用共建单位场地设施,组织在职党员开展 " 小型、多样、经常 " 共建服务阵地,发挥共建单位人才、信息和场地等优势,比如开展助老、助学、助孤、助残、助贫行动以及各种便民服务,为弱势群体奉献爱心。
" 和合之家 " 延伸服务触角
(和合之家挂牌)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城关区各街道社区创新 " 红色驿站 " 载体形式,纷纷开启便民服务活动,特别是区级 " 汇聚幸福 · 和合之家 " 项目街道社区示范点在靖远路街道挂牌,打通了为民服务的 " 毛细血管 ",有效延伸了基层服务的 " 触角 "。 通过街道社区示范点的创建,旨在紧盯基层治理空白点、薄弱点,重心下沉、主动靠前、强化服务支持,推动婚姻家庭辅导教育进街道、入社区、上家庭,构建 " 横到边、纵到底、无盲区 " 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向下延伸不够、覆盖面不广的问题。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晟途 文 / 图
编辑丨王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