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6-01
深晚报道|什么是对人类和自然更友好的设计? 华·美术馆新展探讨“长效设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由深圳华 • 美术馆主办,左靖工作室、D&DEPARTMENT 承办,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协办,以及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共同支持的 " 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2000-2020)" 展览于 5 月 29 日至 9 月 12 日在华 • 美术馆展出。

本次展览探讨的主题为 " 长效设计 "(Long Life Design)。什么是长效设计?该理念的发起者,日本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看到,当下这个消费时代,设计更新迭代非常频繁,今天出现的款式明天就过时了。长冈贤明认为这是不对的,这样做对我们的社会、对自然都是一个特别不友善的行为。于是他把自己的目光往回看,寻找那种长期一直在被使用的设计、有生命力的设计、经久耐用的设计,他认为这才是正确的设计,所以他把这样的设计叫做 " 长效设计 "。策展方认为长效设计是 " 另一种设计 ",是对时下消费观念的及时教育,也是对服从资本逻辑的 " 设计 " 理念的审视、反观和 " 纠正 "。

此次展览由策展人长冈贤明、左靖联合策划,探讨自 2000 年以来 " 长效设计 " 理念如何回应其诞生地日本由繁荣的消费文化和物欲催生的社会及环境问题;同时,本次展览植根于中国的本土语境,进一步提供 " 长效设计 " 理念在中国的在地化思考和实践样本,以此审视经济高速发展为设计带来的深刻变化。

本次展览分为十个单元进行呈现:1、何谓长效设计;2、D&DEPARTMENT 店铺:长效设计的提案与销售;3、60VISION:长效设计企业的初心;4、NIPPON VISION:长效设计的地域文化;5、d SCHOOL:学习长效设计;6、d design travel:体验长效设计之旅;7、d 食味研究所:品味长效设计;8、d47 MUSEUM:长效设计美术馆;9、DESIGN RECYCLE:长效设计的循环再利用;10、在中国实践长效设计。

记者看到,一楼展厅有 " 日本 47 人工艺展 ",这些展品来自日本不同地区的工匠设计制作,包括陶瓷器、玻璃制品、木制品、金属制品等日用器物。这些产品平淡朴素却充满了温度,也体现出不同地区的独特个性和风土魅力,散发着无穷的韵味。在二楼展厅的 " 长效设计的循环再利用 " 板块中,设计师发掘来世界上已经存在而且通用性高又耐用的商品,回收后进行了再设计和创新,思考让它们如何重新成为人们想要拥有的物品。而 " 在中国实践长效设计 " 板块中则展现了位于黄山市黟县的 " 碧山工销社 ",其在探索立足于中国本乡本土的百工复兴之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览期间,展览还将结合第 5 单元 " 学习长效设计 " 的主旨,以深圳本地的可持续物品或活动为对象,组织 d SCHOOL 活动,并在华 • 美术馆的衍生品商店开设 D&DEPARTMENT 店铺的快闪店。

开展前,华 • 艺术沙龙于 5 月 23 日举行了 " 如何开一家‘不赚钱’的店:关于碧山工销社 " 的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及策展人左靖是一位乡村建设者,也是《碧山》杂志的主编。他现场讲述了碧山工销社的来龙去脉:碧山工销社原址为建于 1964 年的黄山市黟县碧山村供销社。目前 " 碧山工销社 " 改造为拥有出版、展览、零售、餐饮、住宿、驻村、手工艺体验等多项内容的综合文化空间,旨在通过店铺、展览、出版、游学、教育等形式,让人们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独到之处。

此外,华 · 美术馆于 5 月 30 日美术馆特邀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社会企业家—— " 旧好工作室 " 的联合创始人杨致远,举行了主题为 " 流浪猫、旧衣、森林:一家社会企业的解决方案 " 的展览工作坊。旨在引发人们重新去思考何为 " 长效 ",何为社会设计。华 • 美术馆相关人士介绍,本次展览尝试拓展设计的边界,力图使 " 长效设计 " 理念得以传播,并试图消除长久以来人们对设计产生的误解,让社会重新认识和思考设计与生活的本质。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相关标签

北京 日本 深圳 初心 研究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