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1-06-02
急性心梗脑梗、创伤性骨折、多脏器衰竭……急诊科:每天都在上演生死时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ZAKER 哈尔滨记者 张美玲

急诊室,是医院救治病人的第一线,也是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地方。记者从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急诊科了解到,自 4 月 12 日复诊以来,已成功收治患者 10165 人,其中脏器衰竭 51 人,急性心梗 15 人,大出血 34 人,脑卒中 345 人。每天都在上演惊心动魄抢救生命的动人故事,医生和护士每天要面对各种突发情况,第一时间作出判断,抉择,争分夺秒,与死神斗智斗勇 ……

子凌晨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 叮叮 ",哈医大一院胸痛中心微信群内一声清脆的响声打破了凌晨的平静。凌晨 3 时 28 分,群力院区 CCU 医生孙党辉收到微信群内的心电图,结合病史,初步判断极有可能是一名急性患者,患者已由 120 从江北转运至群力院区途中。

了解得知,68 岁的周女士近 4 天出现了间断性的胸痛,发病前的近 7 个小时出现了明显加重。周女士还患有多年的哮喘病史,情况危机。周女士被送到急诊室后,急诊科立即组织展开抢救。CCU 值班医生孙党辉第一时间赶到急诊室查看病人,并做出初步诊断:" 前降支闭塞 "。

周女士到医院后复查心电图时,已出现了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 41 次每分左右,病情十分凶险,如不能及时开通闭塞血管,随时可能发生心脏停搏。急诊室护士们迅速开启绿色通道,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斗开始了。经过不懈努力,经过了近 3 个小时的抢救,周女士脱离危险、转危为安。

凌晨的抢救,对于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而言早已习惯,时常上演生死时速的急诊科,也许夜晚比白天气氛更紧张,节假日比普通日子更忙碌。

六旬男子高处坠伤多学科专家联合手术

62 岁的李某是群力附近工地的一名打工人员,不久前,李某不幸从高处坠落,全身多处受伤,面部有近 20 厘米的裂伤,失血较多,伤情严重,被朋友送到医院抢救。送到医院时,据李某的朋友介绍,李某从一个大约三层楼的高度坠下,面部着地,疼痛的很剧烈。急诊室护士们迅速接诊,立即给予建立静脉通路,血压血氧心电监护,氧气吸入,颈托保护。

" 由于患者伤情严重,争分夺秒中不能再等核酸报告结果了,我们与急诊室对接,迅速开启手术间的负压运转模式,立即着防护服开始了手术。" 急诊手术室护士长赵昶回忆。

经过检查,李某有颅骨骨折、颈部骨折、面部多处裂伤等,外科医生接诊后启动 MDT 多学科诊疗模式。口腔颌面外科、骨科、普外科、神外科的医生迅速就位。经多学科综合会诊后给李某迅速制定了专属治疗方案,立即送至急诊手术室进行联合手术治疗。

绝处逢生的狂喜、回天乏术的悲恸、生死未卜的无措、性命相托的信任 …… 这只是他们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时间就是生命,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一份生的希望。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急诊医护团队在最短的时间里密切配合,及时完成抢救、复苏、会诊、护送、检查等工作,把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拯救一个个宝贵的生命。" 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急诊室是抢救生命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医院各科室的桥梁和纽带,可以为危重患者开启绿色通道,多学科协作,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精准救治 " 急诊室护士长马胜男说。

编辑 戴月

值班主编 寇青

相关标签

急诊科 微信 死神 医生 心电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