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3 月底以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县境内的圪垯川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从目前已发现并清理的遗迹单位分布情况判断,遗址所在台地南部为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址,面积约 1.6 万平方米,发现仰韶文化至马家窑文化的灰坑、墓葬、房址、灶址和窑址等各类遗迹。
(图为圪垯川遗址发掘区正射影像。资料图 张鹏 摄)
记者 2 日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遗址台地北部为历史时期居住区和墓葬区,面积约 1.1 万平方米,发现了汉代、宋代和明代墓葬,从发掘确认墓葬的墓道填土及部分其他遗迹出土的灰陶片和陶瓦判断,墓葬所在区域的局部为汉代居住区。
(图为圪垯川遗址墓葬分布情况。资料图 张鹏 摄)
目前,大量遗迹还在持续清理,遗址内不同时期各类遗存的布局特征、形制特点和文化时代等重要信息还需进一步清理确认。
为配合甘肃 S25 静宁至天水高速公路庄浪至天水段工程建设,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去年 3 月至 4 月,对圪垯川遗址进行了 8 万平方米勘探,确认各类遗迹共 306 处,包括墓葬、灰坑、窑址、房址和灶址等。考古勘探结果和地表采集遗物显示,该遗址延续时间很长,文化内涵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
为全面保护和深度揭示该遗址的价值内涵,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开展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发掘时间为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1 月,发掘面积为 2.7 万平方米。
(图为圪垯川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资料图 张鹏 摄)
据介绍,该项目是继秦安县大地湾遗址之后,在陇西黄土高原地区针对仰韶文化聚落址的又一次大规模发掘。该遗址文化年代延续时间长、发掘清理面积大,将通过聚落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方法,全面揭示该遗址的聚落形态特征和发展演变过程。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认为,由于该遗址与大地湾遗址同属清水河流域,两个遗址的相对距离也较近,通过聚落形态的比较研究,可以为深入揭示陇西黄土高原地区仰韶文化至马家窑文化的聚落发展演变历程,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见习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胡淼山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来源丨中国新闻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