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6-04
红动陇原100年丨一粒豆子就是一颗民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古城的关帝庙正厅内,主席台的桌上放着几个黑色瓷碗,碗里还有些许的豆子。

" 这里就是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举行的地方。100 多名工农兵代表,在贴满红色标语的关帝庙大厅内,坐在木桩、石头、砖头上,用手中的豆子为自己心中的领导,投下神圣的一票。" 南梁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刘晓凤介绍说。

(位于华池县南梁镇的荔园堡古城楼。陇东报记者 李卿 摄)

历史的时针回到 1934 年 5 月下旬,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 " 围剿 " 斗争取得胜利后,红四十二师主力和各路游击队总指挥部分兵出击,扩大反 " 围剿 " 斗争胜利成果,使南梁革命根据地扩展到覆盖纵横 3 万平方公里的广大红色区域。同年 7 月,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领导人在南梁荔园堡召开会议,制定并发布了《陕甘边区特委关于陕甘边区党的任务的决议》(亦称《七月决议》),明确了陕甘边区根据地党和红军的奋斗目标。

(位于华池县南梁镇的南梁革命纪念馆。陇东报记者 李卿 摄)

1934 年秋,根据《七月决议》关于将陕甘边革命委员转变为正式的苏维埃政府的精神,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开始着手筹备召开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习仲勋负责制定参会代表的选举办法,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最后决定:雇农每 5 人选 1 名代表,贫农每 10 人选 1 名代表,中农每 20 人选 1 名代表,富农和地主没有选举和被选举权。这样民主的方式,保证了贫(雇)农在政府中的政治地位和组织优势。

(位于南梁镇荔园堡古城内的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址。陇东报记者 李卿 摄)

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1934 年 11 月 1 日至 6 日,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荔园堡正式召开,当选的 100 多名工农兵代表参加大会。大会最后一天,用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领导成员。由于当时多数代表不识字,就决定用 " 投豆子 " 的方式进行选举。无记名投票结束后,当众宣布了选举名单。21 岁的习仲勋当选政府主席,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 " 娃娃主席 "。11 月 7 日是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当天,南梁荔园堡举行了隆重的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和阅兵仪式,庆祝群众自己的政府成立。

(位于南梁镇荔园堡古城内的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址。陇东报记者 李卿 摄)

豆子代表的是民意,一粒豆子就是一颗民心。在筹建南梁政府的过程中,刘志丹、习仲勋、马文瑞和蔡子伟等同志深入实际,走村串户,动员鼓励贫苦农民把自己信任的人选出来。代表们在这种充分民主的气氛中,选举产生了苏维埃政权,这在陕甘边根据地是 " 开天辟地第一次 ",让老百姓看到了自己选举的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权,享受到了民主权利。

" 金豆豆,银豆豆,粒粒不能随便丢,选好人,办好事,投到好人碗里头 "。这首流传在南梁的歌谣,就是当地老百姓对当时投豆选举场景的生动描述。

编辑丨李雪岚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来源丨陇东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