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 公示结束,罗湖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荣获提名,是深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 是广东省根据《国务院残工委关于做好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残工委明电〔2021〕1 号)文件精神,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评选推荐,并报全国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研究,最终予以公示公布。
这份分量满满的荣誉奖项,罗湖拿的实至名归。一方面,罗湖区首编无障碍城区规划,推动无碍罗湖生根发芽。2020 年,《罗湖区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2020-2035)》的出台填补了国内区级无障碍城区规划的空白,且相关主题发布会的成功举办,让无障碍理念深入人心。
为践行无障碍理念,打造有温度的无障碍城区,罗湖区联合各部门力量形成发现 - 沟通 - 整改 - 反馈的良性互动工作机制,成立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小组,对渔民村社区、东门商业街等重点区域实施无障碍建设督导,并对全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新建、改扩建小区进行实地测评。
2020 年,共督导 68 批次,发现无障碍建设问题 375 宗,已整改 283 宗,发送整改通知书 25 份,组织 " 回头看 "42 批次,完成罗湖区重要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
在创新精准康复服务模式方面,利用辖区医疗资源优势,罗湖区残联与区慢病院合办蒲公英会所,积极探索精神病人日间照料工作新模式。在此基础上,罗湖为精神康复者提供成人社区康复支持,包括日间照料、心理辅导、行为矫正、职业训练、辅助教育、社交及就业支持等服务,帮助其重获友谊、回归家庭,再获教育和工作机会。
这一照料工作新模式深受广大精神康复者及家属的认可,目前注册会员共有 212 人,每天参加康复训练的会员有 30-40 名,已有 60 多名会员成功独立就业,回归社会。
此外,罗湖力推 " 一门式一网式 " 政务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罗湖区残联通过走访、电话、微信等形式动态掌握辖区 5200 多名户籍残疾人情况,开展困难残疾人、独居残疾人走访探视工作,发动爱心企业捐赠 6 吨大米; 开通 " 罗湖区残疾人疫情心理干预咨询热线 ",为户籍 1100 多名精神障碍残疾人提供免费送药上门服务;发放 50 多批次防疫物资、举办 31 场次复工复产培训,帮扶 17 家残疾人服务机构渡过难关。
同时,罗湖区残联通过落实 " 医疗兜底 " 保障,发放特殊困难补助、助残 " 绿色通道 " 服务、家庭医生签约驻点、免费提供精神科药物、适配辅助器具等服务和措施,有效帮助辖区残疾人解决 " 病不起 "" 住不起 "" 学不起 " 等问题,保障残疾人各项权益,增强残疾人安全感。
在残疾人文体服务方面,罗湖区残联广泛开展文体活动,组织各协会会员参加美术、音乐、茶文化、摄影等活动,每周组织残疾人开展羽毛球、乒乓球、足球、保龄球等训练及比赛活动。立足罗湖区残疾人体育、文艺活动特色,积极备战国家、省、市残运会等竞技性文体赛事,展示残障艺术家风采,激励残疾人自立、自强、自尊、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在良好社会氛围的驱动下,罗湖区涌现出了一批残疾人文体精英:罗湖区代表队在 " 鹏康杯 " 精神康复者足球赛中荣获 " 八连冠 ",在市第十届精神残疾人运动会中荣获 6 枚奖牌;残疾人运动员苏迪多次获得省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单打第一名好成绩,在 "2021 年罗湖区业余乒乓球公开赛 " 中获机关组男子单打第一名;听障摄影师李先强摄影作品《今日特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康庄大道》获国际聋人摄影比赛一等奖;瞳仁乐队作为全部由盲人组成的全国唯一的盲人电声乐队,参加各类公益演出活动近百场次,广获好评;在深圳市残疾人文艺汇演中,罗湖区残联选派的《红旗飘飘》荣获 " 银奖 ",《唱支山歌给党听》荣获 " 优秀奖 ",《布谷鸟》获 " 参与奖 ",区残联荣获 " 优秀组织奖 "。
深圳晚报记者 李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