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6-05
雨花英烈就义前致信“亲爱的孩子”,88岁老人重读父亲遗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 亲爱的孩子,你好,我在给你写信,是第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 ……" 当 88 岁的老人读起父亲就义前写的家书,志愿者们无不为之动容。

△复制的家书

6 月 3 日至 4 日,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和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指导,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 " 寻英烈足迹、探初心之源——百年传承 · 百地寻访 · 百媒联动 " 雨花英烈全国寻访的其中一站,来到四川。寻访队一行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 小雨滴 " 志愿者们,探望了雨花英烈吴振鹏的女儿、88 岁高龄的王行奶奶。

" 用你的美丽,延续父亲执着的灵魂 "

" 亲爱的孩子,感谢你在我即将离去的时候,勇敢地来到这个不平的世间,用你的美丽,延续父亲执着的灵魂,演绎一段没有结尾的生命传奇。"88 岁高龄的王行奶奶诵读父亲为她留下的家书。她生动而真挚的讲述,将大家的思绪带回了那个时局动荡、风雨飘摇的年代。

△吴振鹏烈士的遗像和革命烈士证明书

1933 年 5 月的一个深夜,中共中央巡视员吴振鹏匆匆返回位于上海的住所,殊不知早已被埋伏在那里的特务和巡捕重重包围,一番激烈的枪战过后,他不幸被捕,押解至南京。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吴振鹏毫不动摇。在一次审讯前,他拖着病重的身体,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写下了一封家书。第二天,这位满腔热血的青年运动先锋在狱中被折磨致死,年仅 27 岁。吴振鹏牺牲后,家人赎回了他的遗体,并在他贴身衣服的口袋里发现了这封沾满鲜血的家书。

王行奶奶说,自己是在父亲英勇就义后二十多天出生的,由于从小失去了父亲,她对这封家书格外珍惜,常常取出来仔细端详,反复诵读。然而,这封家书却 " 命途多舛 " ——抗日战争期间,家书的原件在重庆大轰炸中被焚毁,表哥王诗维根据原件抄录的手稿也在动乱中遗失了,每每想到这些,她的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好在家书的内容她早已烂熟于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她请来乐山三中的语文老师刘有钿帮忙,根据儿时的回忆,模仿当年父亲的笔迹,用繁体字写下了一封 " 家书 ",珍藏至今。

吴振鹏烈士事迹陈列馆预计今年开馆

" 从小,长辈们就告诫我,不能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 带着父亲的浓浓爱意和满满期许,王行奶奶始终以英烈楷模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她响应国家号召,扎根乐山教书育人三十多年。

△王行奶奶(中)与寻访队员们交流

退休后,王行又义务到乐山市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通过文艺演出等方式,把雨花英烈、红岩烈士的故事讲述给党员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们听。如今,她依旧精神抖擞地奔走在宣讲一线,组织和参与红色主题宣讲、演出 200 多场。她说:" 作为烈士后代,我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吴升赋与王行

2019 年底,吴振鹏烈士家乡的确切地址,终于在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吴家嘴找到,吴振鹏的家族侄子吴升赋才得以与王行相认。此后,他一直致力于吴振鹏烈士事迹陈列馆的建设工作。据吴升赋介绍,陈列馆的七个展区即将完成施工,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开馆。

英烈后人写下未来期待,志愿者备受鼓舞

此次四川之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 小雨滴 " 志愿者也参与其中。

△王行奶奶写信 " 致未来 "

受志愿者和寻访队员的邀请,王行奶奶在 " 致未来 " 的信纸上写下了此刻的感想和对未来的期待:" 肩负重任,面向未来,我们要牢记,英烈的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高原。"

△ " 小雨滴 " 志愿者聆听王行奶奶讲述

在与王行奶奶依依惜别后,参与寻访活动的 " 小雨滴 " 志愿者领队、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辅导员李歆说:" 通过和烈士后人面对面沟通,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吴振鹏烈士为革命献身,为理想赴死的崇高理想信念。" 她表示,作为曾经的 " 小雨滴 " 志愿者,现在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希望将信仰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青年学生,让 " 小雨滴 " 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此行,寻访队和志愿者还前往参观了成都市烈士陵园,观看展陈、聆听讲解。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供图)

相关标签

亲爱的 乐山 志愿者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