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1 日以来,随着盐田区、龙岗区核酸采样和检测工作的有序展开,大量的医疗垃圾也随之产生,比如一线医护人员用过的口罩、面屏、手套、防护服、隔离衣,甚至是采样完的拭子棒。这些具有高风险性的 " 特殊感染性废物 " 是如何妥善处理的呢?
深圳市人民医院坂田院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专门处理这些高风险垃圾,及时消除隐患,保障市民健康安全,每天工作至凌晨。他们就是深圳市人民医院坂田院区的 " 医疗垃圾处理小分队 "。
▲医疗垃圾处理小分队成员。
临时 " 受命 " 接收、中转龙岗区医疗垃圾
5 月 29 日晚上 22 点左右,深圳市人民医院坂田院区接到一份紧急通知:深圳市人民医院坂田院区负责协助接收、中转龙岗区 " 临时核酸采样点 " 的医疗垃圾。
接到通知以后,坂田院区迅速做出反应。深圳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护士长潘楚云在一线支援的同时远程协调,坂田院区负责人房杰群、后勤负责人李林、护士杨爱杰、保洁员向先祥、导医刘婷及胡小蓝立即组成一个小队赶到现场,在医疗垃圾运达前,做好勘查现场、梳理流程、落实部署等各项工作。" 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潘楚云护士长反复强调!
当晚,运达坂田院区的医疗垃圾有 68.25 公斤,每一袋都具有风险性,如果不及时妥当地进行处理,有可能埋下祸患。负责处理这些垃圾的队员们成为了除一线医护人员之外,离病毒最近的群体之一。
▲运往医院的医疗垃圾。
30 队员完成 2 吨多医疗垃圾的消毒中转
面对这些具有风险性的医疗垃圾,N95 口罩、隔离衣、防护服、面屏这些防护装备一件都不能少!队员们穿着密闭的防护服,不断地弯腰起身,对垃圾进行逐一清点、仔细检查,并严格按照处置特殊感染性废物的标准流程,确保每一袋垃圾都双层封扎,并在进行集中消毒、称重、登记、核对等一系列严密繁琐的流程过后,再集中进行一次消毒才交由医疗废物公司进行处理。
▲小分队成员对垃圾进行消毒和核对。
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不能少,不能错,这样才能有效防止二次污染。他们一干就是几个小时,直到凌晨 2 点,才把当日的垃圾处理妥当,身上早已被汗水浸透。
在此后几个晚上,在坂田院区的医疗垃圾放置点,都有五六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垃圾小山前。
▲每天清空垃圾后还要对放置点进行消毒。
直至 6 月 3 日,龙岗区核酸检测工作圆满完成,坂田院区已有 30 名队员参与到这个任务中,共完成了 13 个社区、153 个采样点,共 2105.9 公斤的医疗垃圾的收集,实现应收尽收,日产日清。6 月 4 日晚上,部分采样点的垃圾仍在中转,他们的任务还在继续。
很荣幸能为深圳阻击疫情出一份力
杨爱杰是此次坂田院区 " 医疗垃圾处理小分队 " 的主管护师,她和队员白天在院区忙着本职工作,晚上 10 点以后,医疗垃圾集中运到医院后,则要负责医疗垃圾的处理。虽然每天连轴转,条件也很艰苦,每天忙完已是深夜,休息时间也不够,但对于参与这项任务,杨爱杰说," 说实话,我真的感觉挺荣幸的!"
" 我们队伍中有一位 55 岁的保洁大叔,每天都跟大家一样,忙完白天的工作,晚上又在这里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连轴转,里面衣服湿透了也不忍浪费时间换。还有我们队伍中 20 出头的导医妹妹,也是一直冲在前头。" 杨爱杰说,跟这样的队员们一起团结协作,把这些从一线来的医疗垃圾妥善处理好,为深圳阻击疫情出一份力,她内心很振奋也很感动。
实际上,为助力深圳阻击疫情,像杨护士及其队员们这样,在幕后默默付出的人员还有很多。深圳市人民医院的护理部、医院办公室、设备科、核酸采样室、车队以及院内迈康后勤保障公司等各个部门的人员,都积极投入到支援任务工作中。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林隆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