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3 日,支援龙岗核酸采样的深圳大学总医院医护人员完成支援任务,受到龙岗居民自发欢送,市民点赞表达敬意。记者了解到,"5.21" 深圳疫情发生后,深大总医院先后集结了 4 支核酸采样医疗团队,支援盐田、南山、龙岗等各区工作,在高温、暴雨、户外等环境下,医护人员扛起责任,完成核酸采样近 8 万人次。
连续集结 4 支队伍支援各区核酸采样
5 月 24 日 15 时,深圳大学总医院接市卫健委紧急通知,要求组建采样队伍赴盐田区支援核酸采样任务。半个小时后,一支 43 人的核酸采样应急分队组建完成。17:40,队伍到达盐港中小学和北山工业园区采样点,一刻没有停歇便开始布置采样点。医护人员连夜作战,完成了盐田中小学 3400 人次教职工及北山工业园 2463 人次员工的采样任务。
在盐田短短的三天,深大总医院的采样队伍完成盐田区 9 个采样点共计 13763 人次的采样任务。带队的护士长周霞、张坤、杨乐,72 小时里睡眠时间不足 6 小时。
5 月 29 日 -6 月 2 日,深大总医院又陆续派出 3 支队伍,分赴南山、龙岗和盐田,累计完成核酸采样近 8 万人次。
护士小姐姐学会了 " 撸小孩 "
高温、降雨、户外、穿戴防护装备带来的不适 …… 衣服湿透、双手在手套里浸泡着汗水,这对医护人员来说是残酷的考验;而应对捂着嘴巴迟迟不肯配合的孩子,堪称一种 " 温馨 " 的考验。
5 月 31 日,在龙岗上古木社区,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捂着嘴巴,不让护士长郎萍采咽拭子。郎萍蹲下来,仔细跟孩子解释怎么采咽拭子,保证不会伤害到他。孩子还是很谨慎," 棉签有没有味道呀?有没有抹药呀?能不能先让我摸摸看?" 郎萍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和孩子妈妈互相配合,才好不容易完成这一例的采样。
" 下社区采样,一般人采样一分钟就能搞定,有些老人腿脚不好或听力不好,采样前后要三分钟,有的小孩则需要三到五分钟。对不配合的小孩,那是各种哄 ……" 郎萍说。
普外科医生胡婉珍对 " 哄小孩 " 同样印象深刻。作为单身小姐姐,她对哄孩子毫无经验。然而,这次在居民区采样,她和小伙伴们瞬间增加了不少应对小朋友小孩子的经验," 给姐姐看下牙牙 "" 不是打针,是棉花糖哦 "…… 让她最感动的是,在盐田小学采样,小学生们排着队对她说 " 阿姨辛苦了 ",还画了很多好看的贺卡送给大家。
到社区开展工作,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5 月 29 日带队在南山区 7 个居民点开展采样的护士长王红新说:"40°C 的室外高温,一天跑 7 个点,真是太难为小伙伴们了。为了严格做到不漏一例,对于卧病在床的老年人和产妇,他们入户完成采集,工作量非常大。"
不让居民久等,不让医护过劳
深圳大学总医院护理部主任付菊芳说,奔赴各区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风险高,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更重视合理安排,确保让居民不久等,医护不过劳。
以 5 月 30 日支援龙岗区核酸采样的队伍为例,该队伍由护理部副主任程晔带队,共 32 人。团队实行 " 科学计算人力、紧密连接社区 " 的模式,分工明确,有效组织,达到 " 三优 " 效果:效率高、质量佳、体力足。
程晔带领团队充分沟通协作,有效发挥义工和社区人员力量,把义工分为协调组、扫码组、秩序组,各司其职。通过科学评估计算,把团队人员分为 3 组,每组 8 名采样员 2 名协调员(备采样),工作 3 小时,轮流值班,保证每组都能充足休息。
现场人数以 " 不让居民久等 " 为原则,实行动态调配。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现场排队居民人数、义工人数及 10 分钟内居民流动量,估算需配比采样护士数,采取弹性增减的模式,既保障居民现场等待时间不超过 30 分钟,也保障现场工作人员能轮换休息。
支援龙岗的护士长陈华说,护士们都很拼,没有人喊苦喊累,但护士长们每天都会在 3 组队伍来回巡视,密切观察,发现不对劲就马上 " 要求她们撤下来 ",自己上场。陈华心细,有天早餐后,她发现一个蓝芩口服液的空瓶子,追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那位有些不舒服的护士,强制让她休息。
此外,医院还为医护人员配备了专属大巴,医务部、医工部、后勤安保部工作人员现场协调增补物资,为医护人员高温下高效工作提供保障。医护人员在现场最需要的润喉片、肠胃药,医院都贴心地准备妥当。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王卓芬 王苏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