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6-05
深晚报道 | 中广核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光伏项目有效治沙2.7万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6 月 5 日,第 50 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中国广核集团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朔方光伏电站组织开展 " 百人植树 " 活动。据悉,两年多以来,通过 "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 " 的立体化新型产业循环方案,中广核已在库布其沙漠实现有效治沙 2.7 万亩。

中广核朔方光伏电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杭锦旗独贵塔拉境内,地处被称为 " 死亡之海 " 的库布其沙漠腹地,装机容量 20 万千瓦。该项目采用 " 光伏 +" 的立体化新型产业循环方案,以实现光伏发电、生态修复、帮扶利民、生态旅游一体的沙漠治理模式。

▲中广核朔方光伏电站运维人员正在巡检

库布其沙漠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作为清洁能源企业,中广核积极探索植树治沙与光伏治沙 " 双向碳中和 " 模式,利用库布其沙漠的太阳能资源开发光伏清洁能源项目,既解决了周边民用燃料缺乏的问题,同时还保护和增加了人工植被覆盖率,走出了一条兼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 " 治沙 " 之路。

截至目前,中广核在库布其沙漠腹地已投运光伏场站 5 座,装机容量达到 62 万千瓦,年发电量约 12 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的火电厂相比,相当于可节省标煤消耗 44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 110 万吨。

▲中广核格桑光伏项目板下种植多种植物、中草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结合 " 种树 + 种草 + 养殖 + 发电 " 一体的生态光伏产业模式,通过种植柠条、油松、红枣、甘草、黄芩等十余种植物和中草药,在固沙的同时,丰富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种类,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因气候变化导致生物多样性衰退的情况,用 " 人进沙退 " 推动库布其生态转变,助力绿色低碳转型。截至目前,中广核已通过此种模式实现有效治沙 2.7 万亩,保护了我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

▲中广核在朔方光伏电站组织开展 " 百人植树 " 活动

据介绍,多年来,中广核坚持贯彻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绿色发展理念,从平原到山地,从海岛到荒漠,中广核始终在探索 " 清洁能源 +" 绿色发展模式,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 2400 万千瓦。在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中广核始终将绿色、生态、环保理念贯穿选址、论证、建设、运维全过程,建设了多个生态环保样板工程。浙江宁海一市风电场、广东台山上川岛风电场、湖北大悟江家山风电场相继获得水利部颁发的 2017、2018、2019 年度 " 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是目前国内仅有的 3 个获此荣誉的风电项目。

深圳晚报记者 蔡志军

相关标签

光伏 绿色发展 水利部 生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