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 "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 月 4 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校外办联合在全市广大未成年人中组织开展的 " 新时代兰州好少年 " 评选活动结果揭晓。
据悉,经学生推选、学校推荐,市教育局等部门及各区县,兰州新区、高新区推报,候选人公示、公众投票、评选委员会综合评议,最终评选出 2021 年上半年 " 新时代兰州好少年 "10 名,他们分别是:于明杨、王在泉、白若曦、包文玉、朱梅俊、许张平、李明臻、陈江鲸、柴怡如、葛馨瑷。为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见贤思齐、向上向善,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身边的楷模,现将这 10 名 " 新时代好少年 " 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刊发。
于明杨,男,13 岁,汉族,兰州市西固区福利东路第三小学七年级四班学生。
他是一名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热心公益、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从 2017 年至今,他多次到东乡、临洮、山丹等贫困地区参加捐赠和义演,先后参加了 2017 年 " 欣雨星蓝色行动做一天星星的孩子 " 大型关注自闭症儿童及家庭倡导活动;2018 年西固区 " 同献爱心 共铸希望 " 关爱特殊儿童六一大型公益文艺汇演;" 童心童梦 与爱同行 " 关注留守儿童助力脱贫攻坚走进临洮曹家湾小学、紫松小学活动,被 CCTV 魅力中国行甘肃组委会授予甘肃公益形象大使。2020 年,他参加了 " 在声援疫线 声暖人心抗疫 " 公益朗诵," 我和祖国共成长——喜迎国庆华诞 助力脱贫攻坚 " 走进东乡扶贫助学公益行暨爱心捐赠仪式。2021 年荣获 CCTV 中学生频道向阳花开全国大型电视展演系列活动甘肃区公益形象大使。
他先后荣获首届全国巅峰诵读大赛甘肃赛区总决赛二等奖、第十四届青春中国甘肃省青少年才艺大赛甘肃总决赛语言类比赛一等奖、CCTV 魅力中国行甘肃春晚语言类一等奖、甘肃电视少儿春晚优秀主持人、形象大使,第三届兰州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三等奖、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主持人大赛一等奖,受邀代表甘肃省少年儿童参加并主持中国交通频道魅力之星河北少儿春节电视联欢会,并荣获优秀小主持人称号。
王在泉,男,12 岁,汉族,兰州市东郊学校六年级二班学生。
机器人制作、电脑编程、无线电测向都是王在泉所擅长的领域。7 岁开始学习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多年来,先后取得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scratch)一级证书和三级证书。疫情期间,他用电脑编程语言,设计了抗疫小游戏,通过游戏向同学们宣传防疫知识。2020 年,他又开始了一次全新的自我挑战——学习 python 语言。四年级时,他加入了学校无线电社团,学习无线电测向和定向技术,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他先后荣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FLL 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三等奖、第十八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甘肃赛区)FLL 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一等奖第一名、第十九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甘肃赛区)FLL 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三等奖等奖项;获得全国定向运动竞赛短距离定向个人赛 M12 儿童男子组三等奖、全国无线电运动竞赛 3.5MHZ 测向接力赛儿童男子 M10 组三等奖、全国无线电运动竞赛 144MHZ 测向个人赛儿童男子 M10 组三等奖。2020 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甘肃赛区)二等奖、世界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小学六年级二等奖、亚洲学生奥林匹克英语口语演讲大赛小学 C 组三等奖、亚洲学生奥林匹克英语大赛口语二等奖等诸多奖项。
白若曦,女,10 岁,汉族,兰州师范附属小学三年级四班学生。
因患有先天性面部大面积鲜红斑痣,白若曦需要常年奔波于各地医院,虽饱受病痛折磨,但她仍然发愤图强,先后荣获市、区书法、绘画比赛一、二、三等奖,校级 " 全面发展好少年 "、" 学习优秀好少年 "、" 优秀小公民 "、" 新时代好少年 " 等称号。
她五岁学习钢琴,不论春夏秋冬都坚持练琴,在左手骨折的情况下,仍坚持右手练习。在不懈地努力下,她通过了钢琴九级考试,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取得一、二等奖。六岁时,因为成绩优异,被兰州市 " 星光少儿合唱团 " 破格录取。刚进合唱团,歌剧《卡门》选拔童声合唱演员,需要用法语演唱。为了通过语言关,她让妈妈一遍遍播放老师教学的录音,一句句跟着学。最终用纯正的语音、准确的演唱征服了老师,作为年龄最小的演员跟随合唱团参加了歌剧《卡门》的排练。经过长期练习,她多次跟团参加公益演出,还获得了少儿歌唱九级证书。生活中,她发挥自身声乐、诗朗诵等特长,多次参加社区组织的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敬老助老、疫情防控、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
包文玉,女,13 岁,汉族,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盲六年级学生。
包文玉患有先天性耳聋,但却身残志坚、自立自强。她以正直、善良为歌,热心、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用理想和追求为笔,用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着充满期望的明天。
自入学以来,她的文化课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每学年都被评为校级 " 三好学生 "。在学校,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同学们都很喜欢她。担任班干部以来,她更是全身心投入,积极帮助同学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在家里,她是父母的小帮手,她会主动分担家务,时常洗碗、拖地,用心学习烧饭做菜。
她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曾在甘肃省 " 我是小小消防员 " 儿童绘画作文大赛中连续两届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她还热爱舞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舞蹈活动,2017 至 2019 年参加 " 兰州市中小学生体育舞蹈大赛 " 分别获得团体特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她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先队员,在她的身上闪现着自立、自强、自信、阳光、勤奋、好学的光芒。
朱梅俊,女,14 岁,汉族,兰州新区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一班学生。
她家境贫寒,自小失去母亲,父亲因病重度残疾。虽然命运坎坷,但她孝顺懂事,品学兼优,自律能力强。
父亲未生病前常年外出务工,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每当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她都是自己独立解决,从来不在爷爷奶奶面前抱怨。写完作业后帮奶奶做饭,小小的她承担起了不少的家务。从三年级开始,她就自己洗衣服、切菜、拖地,在本应该向父母撒娇的年级,她已经开始熟练地干起了家务。
2016 年,外出务工的父亲不幸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行动不便,她又承担起照顾父亲的重任。2020 年初,父亲做了手术,她的假期除了写作业和看书,其余时间都是在照顾父亲,帮奶奶做家务。尽管生活给她万般磨难,她依然阳光自信,从未向生活妥协。每年学校的贫困生补助,她都没有申请,她说:" 我想把机会留给更需要帮助的同学 "
她先后荣获校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小组长、年级学习综合奖、语数英单科年级前三、假期作业完成优秀个人等荣誉。
许张平,男,13 岁,汉族,城关区大砂坪小学六年级一班学生。
他因早产患上了脑瘫,常年在医院做治疗,运动受限,但他和家人一直在积极乐观地面对。在多年的康复训练中,他从不会坐到慢慢会坐、会站。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他看到其他同龄小朋友都去幼儿园,心里特别羡慕,但他的身体情况不允许,只能推后上学。最终经过他和家人的不断努力,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幼儿园。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正常行走,每次上下学的路程都让他累得满头大汗,但在幼儿园的一年半中,他没有旷过一天课。在他刚上小学时,由于病痛,没法写字,但他还是很努力地学习握笔。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在三年级的时候,他终于可以独立完成作业,也可以独立行走了。
妈妈不在家时,他就自己热饭、自己上学,在上学途中也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他从不在妈妈面前说起。2018 年,他的父亲出了车祸,妈妈受不了打击病倒了,他就担起了照顾妈妈的重担,并以乐观的心态在精神上不断给妈妈鼓励。
他先后荣获学校进步之星、优秀少先队员、新时代好少年等荣誉称号。
李明臻,女,12 岁,汉族,城关区宁卧庄小学五年级五班学生。
她四岁开始学习戏曲、武术、声乐,寒来暑往,通往少年宫戏曲班的小路上始终有她娇小的身影,开嗓、练声、背谱,一举一动有板有眼;花开花落,透过武术训练馆的玻璃窗总能看到她被汗水浸湿的小脸,压腿、下腰、跑步、冲拳,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学校里,她不仅成绩突出,热情友善,以身作则,还在课余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切磋技艺。在她的带领下,班上许多同学喜欢上了戏曲文化,有 30 余名同学和她一起利用业余时间排练,并在 2019 年城关区中小学、幼儿园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在学校武术队的训练中,她更是发挥自身优势,成了学校武术队的 " 小教练 "。
她代表学校参加兰州市传统文化进校园展演 20 余场,先后荣获兰州市传统文化进校园文艺展演戏曲联唱一等奖,兰州市教育系统庆祝教师节展演优秀演唱奖,兰州市 " 我向祖国献礼文艺汇演 " 优秀表演奖。2017 年 " 甘肃平凉国际武术节 " 传统武术比赛长拳第一名、剑术第二名,2018 年兰州市教育改革武术比赛长拳第一名,2020 年兰州市武术比赛太极拳第一名、剑术第一名,2018 至 2020 年连续三年荣获城关区武术比赛第一名。连续五年被评为校级 " 三好学生 "。
陈江鲸,女,11 岁,汉族,皋兰县中堡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
她品学兼优,勤奋好学,为人谦虚,团结同学,一肩担孝老爱亲,一肩书自强自立,她用爱与坚强照亮生命的殿堂。
一岁时,她的父亲因车祸意外去世,母亲精神失常离家出走至今未归,留下她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她自幼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做家务、干农活、照顾奶奶 …… 这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用不屈和豁达的精神笑对生活,与命运抗争。四年级时,奶奶生病住院,她独自承担照顾奶奶的责任,办理住院手续、做检查、和医生沟通。奶奶住院期间,陈江鲸对奶奶的生活更是悉心照料,每天早上为奶奶打好洗脸水、挤好牙膏、买好早餐,在护士查房前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她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医院的医生和其他病人。
她虽家境贫寒但自尊自强、拾金不昧。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她捡到一部苹果手机和一个钱包,在原地等了失主两个多小时,将失物原封不动地交到了失主手里,并坚决地拒绝了失主表达谢意的 200 元钱。
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兴趣爱好广泛。在美术方面很有天赋,板报设计是她的强项之一。每年的校级运动会上,不管是田赛、径赛,还是接力赛冠军都非她莫属。她先后荣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年队员、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柴怡如,女,11 岁,汉族,西固区玉门街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
她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善于演讲。2020 年,她以兰州市小学组第一名的成绩,参加了省级 " 学宪法 讲宪法 " 演讲比赛,并一举夺冠,代表甘肃角逐全国赛。在第五届全国学生 " 学宪法 讲宪法 " 演讲比赛中,她以第 6 名的成绩晋级 16 强入围决赛。在决赛命题演讲环节,她现场抽取题目,以《弘扬宪法精神 展现中国色彩》为题,诠释了青少年对于宪法精神的理解,最终荣获小学组演讲比赛二等奖,刷新了我省参加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
在日常生活中,她常常以 " 宪法小卫士 " 的身份,积极宣传宪法,把宪法知识分享给每一个同学。有同学因为父母爱玩手机缺少陪伴而烦恼,她就教大家召开民主的家庭会议,与父母约法三章,让爸妈放下手机;面对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她给大家讲《国旗法》。她热爱公益,乐于奉献,已连续 2 个假期在老家开办 " 孩子国幼儿园 ",给村里的弟弟妹妹们教画画、背古诗、跳舞、打篮球。
她先后荣获兰州市少年绘画比赛一等奖、全国少年儿童图文创作大赛优秀作品奖、甘肃飞天少儿民族民间舞艺术展演二等奖等荣誉。
葛馨瑷,女,11 岁,汉族,城关区飞天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
截至 2021 年,她已连续 5 年植树节参加义务植树,不管是榆中县来紫堡乡的高山上,还是马家山上、和平镇王家山里都有她植树的小身影。
每年开展的 " 保护母亲河绿色环保行 " 公益活动她从未缺席,捡拾黄河沿线垃圾,常年参加擦栏杆、整理共享单车等志愿服务活动。2017 年 8 月,陇南礼县的残疾儿童婷婷在大家的帮助下来到兰州做手术,葛馨瑷曾多次去医院看望,在病房里为她跳舞,鼓励婷婷要坚强。她连续 2 年参加 " 益口好牙 " 公益项目,不仅自己捐款,还去活动现场帮忙发放宣传册和倡议书,为山区的孩子们有一口健康的好牙齿尽一份善心,她还把自己的绘本捐给多所山区学校。虽然她只有 10 岁,却已经连续 3 年参加 " 青春志愿行 温暖回家路 " 春运志愿服务。疫情期间,她用五百元压岁钱买了口罩,送给卡口点执勤的一线执勤人员。几年来,她志愿服务时长已达 267 小时。
她先后荣获第三届兰州市优秀少年志愿者、兰州晚报植树活动优秀小志愿者称号,校级优秀才艺奖、劳动之星等荣誉称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超
编辑丨李雪岚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