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6-13
影视 | 龙舟剧《龙舟最有戏》讲述温情龙舟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端午节马上到了。昨日,聚焦龙舟和广府文化的 " 龙舟剧 • 微电影版 "《龙舟最有戏》在 " 一水同舟 " 龙舟文化展览馆举行线上首映直播分享会。活动特别邀请非遗传承人及民间艺术家作为嘉宾,通过传统文化传承保育和艺术创作等不同维度的分享,带观众深入了解龙舟文化,领略岭南非遗的魅力。目前,该片已正式上线各大视频网站。

在传统的龙舟习俗当中,除了龙舟赛外,端午期间还有许多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如采青、招景、游龙、龙船饭等,这些传统民俗成为了留住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更是新都市留住老乡愁的珍贵纽带。" 龙舟剧 • 微电影版 "《龙舟最有戏》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龙舟、关于亲情和广府文化的温情故事。除了故事本身,片中还能看到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坚守,对先进知识的追求,对家人含蓄而浓烈的情感表达以及新村镇人民生活环境和思想理念的变迁和进步。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广州取消了龙舟赛、龙舟宴等活动。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主创团队希望用影像作品传递温情,以云端共赏 " 龙舟剧 • 微电影版 " 的方式,让大家居家也能过个暖心节。看完 " 龙舟剧 " 后,网友也可以通过央视百城千馆之一——车陂龙舟文化展览馆 VR 馆与云端文旅地图线上漫游古村,通过全景视角和实景画面深入了解龙舟文化。

2019 年,一部 " 龙舟剧 • 祠堂版 " 曾让逾千位中外观众 " 种草 " 了车陂这座古村,对剧中的车陂家庭故事念念不忘;2021 年," 龙舟剧 • 微电影版 "《龙舟最有戏》中还是那座村、那些人,故事实则不尽相同。据了解,《龙舟最有戏》为全新的创作,相较于 " 龙舟剧 • 祠堂版 ",微电影中角色矛盾更激烈,表演则更为含蓄,更多表达的是人物内心的纠葛。" 单看故事情节,大家可能认为微电影版是祠堂版的‘前传’,但我更愿意称其为同频作品,《龙舟最有戏》更像是祠堂剧的一个深层剖析。" 编剧董越透露。

从环境戏剧到微电影,变的是艺术形式,不变的是对传统文化艺术化的坚守。据悉,创作 " 龙舟剧 " 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前,主创团队曾驻村开展 9 个月的调研,最初的剧本近 3 万字,力求用真人真事讲最真实动人的岭南故事,而调研期间所收集的素材,也将成为 " 龙舟剧 " 系列后续多部作品的创作源泉。主创团队透露,接下来还将继续深挖蕴含在车陂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以《龙舟最有戏》剧中年轻的主人公苏为航的视角见证新中国建设的硕硕果实,也会回溯苏为航的父亲苏身茂的青春往事,追忆奋斗的年代。同时,基于此前的深入调研和访谈,团队计划围绕岭南文化打造一系列的故事 IP,坚持以古村的真人真事作为故事创作的背景,以龙舟、龙形拳、醒狮、乞巧等非遗文化为线索,建构岭南非遗文化的艺术作品矩阵。

广州市天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龙舟最有戏》监制苏志均则表示:此前计划以龙形拳为主题的祠堂剧项目由于疫情而暂停,但剧本创作已基本完成。一句 " 克己让人非我弱,存心守道任他强 " 引领着车陂龙形拳传承了上百年,背后动人的故事,将在未来通过艺术作品呈现给观众。" 像‘龙舟剧 • 微电影版’中特别邀请了广州文旅推广大使、影视歌三栖艺人梁山山友情客串,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到文化传承与非遗活化的行列当中。" 苏志均说。

据悉,目前广州市天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广州市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已暂停原计划的线下放映活动,转而筹备面向来华留学生、中小学生等不同群体的线上观影与分享活动,以微电影等艺术作品为引,吸引海内外观众关注、了解岭南非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相关标签

南非 岭南 央视 广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