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1-06-16
“象行人走,象停人留”!他们这样守护人象平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6 月 14 日 18 时至 15 日 18 时,象群持续在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活动,向西北方向迂回迁移 9 公里,移动直线距离 1.3 公里。独象离群 10 天,位于象群东偏北方向,与象群直线距离 19.1 公里,持续在昆明市晋宁区双河彝族乡林地内活动。15 头象均在监测范围内,整体平稳,人象平安。

易门县、晋宁区现场指挥部当日共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 96 人,出动渣土车 196 辆、挖掘机等工程车 12 辆、应急车辆 68 辆、无人机 12 架,疏散群众 1074 户、3420 人,投喂象食 1.5 吨,确保沿途群众安全。

监测预警团队——象行人走,象停人留

野象昼伏夜出,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信息通信处助理员杨翔宇也跟着晨昏颠倒。群众提前疏散,杨翔宇和同事们却需要迎象而上。作为距离北移象群最近的一群人,他们的作息取决于象:" 象行人走,象停人留 "。

6 月 13 日,是杨翔宇监测野象的第十八天。5 月 27 日下午,野象靠近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县城,为了做好预警、保证人员安全,他赶赴现场开始监测活动。" 最初以为是应急任务,现在看来可能要持续较长时间了。" 杨翔宇说。

近期,网上流传的野象睡觉、嬉戏打闹、玩泥巴等视频,几乎都来自监测预警人员的航拍。绝大多数时候,他们会把无人机高度保持在 100 米以上,尽可能减少对象群的打扰,象群休息或者视野较好的时候,他们有时干脆改用望远镜观测。

与野象累了睡一会儿、醒了接着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沿线监测预警团队承担的高风险监测、高强度工作。为了避免跟丢野象、发生人象冲突,监测预警人员需要精力高度集中。

最危险的时候是转场。无人机有效监测距离在两公里左右,一块电池支撑的最大飞行时长为 50 分钟,因此,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任务分队需要根据野象行动路线,不断变换监测点位置。

杨翔宇说:" 白天还好,它们往往躲在林间缓慢徘徊,我们不用跟着转场;但傍晚开始,野象会从林间出来迁移觅食,特别是前一段时间,野象途经的地方野外食物少,它们一晚上多的时候要走七八公里,我们也要跟着转场四五次。"

最近的一次,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任务分队距离野象只有 5 米。" 幸好是擦身而过,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杨翔宇说," 希望象群早日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专家团队——胆大心细,亲身测试电子脉冲式围栏

北移象群走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时间是 2020 年 3 月。跟云南其他野象群一样,它们当时并未引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太多的注意——近 30 年来,随着云南野象种群从 150 多头增长到 300 头左右,野象扩散与迁移十分常见。

不过,为了尽可能减少人象冲突,来自云南省的一线野象监测人员依然会对走出保护区的野象群进行 " 日报 ",全部资料汇集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后,供云南省各级林草部门监测预警和科研参考。

" 北移象群第一次引起我们注意,是其可能进入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 陈飞说。为了确保电子脉冲式围栏不会对野象造成伤害,安装调试好后,胆大心细的陈飞自己试了一次," 不会受伤,但应该有威慑作用。" 最终,通过设置电子脉冲式围栏、物理阻拦、食物诱导等方式,使得北移象群未进入通关镇。

等野象离开,陈飞迅速掏出自封袋,抓起象粪就撤。" 按标准流程应该是戴手套用试管提取,可野象未必给咱们这个时间,还是安全第一,以防万一。" 陈飞介绍,目前正在对野象粪便开展宏基因组测序和微生物培养研究,希望通过分子手段研究野象健康状况,为野象保护管理提供支撑。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专家团队也要进村上山。配合玉溪市红塔区政府工作人员劝离群众后,来不及撤离的陈飞和另外十几人赶紧寻找有二楼的房屋躲避。紧要关头,一起躲避大象的民警搬来梯子,大家逐个爬到房顶,才躲开了可能出现的危险。

" 各级党委政府和沿线群众都为守护亚洲象付出了很多。" 陈飞坦言,在国内早就没人猎捕野象了,现在最怕的是野象伤人,也只有避免野象伤人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北移象群。

沿线干部群众——保护人身安全,也守护好象群

看到沿途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渣土车,就知道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到了。

农时不等人。6 月 13 日中午,十街乡张所村委会着母旧组不少村民都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5 日到 10 日,由于野象在村中活动,整个村组的农业活动暂停。"10 日晚,预判大象可能要进村,我们将村中各个巷道堵塞,要求全部村民上二楼暂避。" 着母旧组党支部书记李永明说,为了全组 156 户人员安全,干部包片到户,确保野象进村期间群众待在家里。

听说野象即将进村,着母旧组村民杨云芬难掩兴奋:" 以前没见过,好奇!" 当晚,一家人躲在二楼暂避,目睹野象穿村而过。" 别看它们好几吨重,走路没有一点声音,想想还是后怕。" 野象离开的次日,杨云芬发现自家两亩甘蔗被破坏得不轻。听说政府会依法给予补偿,她又放宽了心。

确认野象离开着母旧组后,李永明长出一口气:" 人千万不要有事。"

经验对野象监测预警工作非常重要。实际上,这是一场接力守护。属地政府会根据象群移动方向,早早赶赴上一个点学习处置经验。当象群进入玉溪市红塔区时,昆明市、晋宁区两级监测、预警团队就赶赴红塔区开始跟班学习。随着独象离群活动,玉溪市易门县,昆明市安宁市、晋宁区等多地同时开展监测。

5 月 27 日晚,当家家户户门窗紧闭、暂不开灯时,玉溪市峨山县双江街道石泉社区办公楼的灯却亮了一个通宵。

" 大象休息,我们才敢稍微喘口气。" 石泉社区党总支书记许红丽说," 晚上 9 点多接到通知,说大象会去隔壁登云社区,我们马上赶到交界区域,劝退要出村的行人、车辆;晚上 10 点半大象往登云社区回龙村走,我们又赶到交界的下金鸭村。"

" 关灯关门、不要出门、不要围观、把狗牵好 "…… 从对亚洲象一无所知,到意识到亚洲象的危险性,石泉社区的村民迅速记住、运用防范手段,保护了人身安全。亚洲象在石泉社区待了不到 3 天,许红丽两天两夜没合眼," 虽然累,但是值。对我们来说,保护好村民、不发生人象冲突,也是守护好象群。"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相关标签

无人机 平安 西双版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