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1-06-17
践行为民初心 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乌当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现在村里的路修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环境也越来越好,我家的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 站在家门口,看着一拨一拨从远方来的游客,乌当区新堡乡陇脚村白水河组村民胡宗亮笑得合不拢嘴。

对于陇脚村村民来说,好日子真的来了。然而,去年以前,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还让依靠绿水青山吃 " 旅游饭 " 的村民们眉头紧锁。

陇脚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要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说起。" 那时,新堡乡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积极打造香纸沟景区,带动景区周边村寨和村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旅游发展之路。" 乌当区新堡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汪继平说。

也是在那个时候,胡宗亮借着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东风,利用自家的房子发展起了农家乐。幽雅舒适的庭院,门前潺潺流淌的白水河,使得他家的农家乐吸引了大量游客,年收入保持在 20 万元以上。

然而,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陇脚村的基础设施开始难以适应发展需要。每到旅游旺季,狭窄的道路经常堵车,游客进出不便。此外,村里缺少专门供游客使用的停车场,旅游步道、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基础设施的短板愈发凸显,让陇脚村的乡村旅游发展陷入了停滞。

" 这几年,农家乐生意不景气,大家天天盼着村里的基础设施能够早日提升,让乡村旅游重新火起来。" 胡宗亮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解决群众的 " 急难愁盼 " 问题等不得、也等不起。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乌当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改进作风、解决问题、为民办事结合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开展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变为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动力,彰显共产党人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的决心和导向。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力之所至。针对新堡乡群众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旅游 " 的愿望,乌当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政府主要领导实地走访调研,倾听群众声音,征求了解群众对改善基础设施等工作的意见建议,明确要求要以承办贵阳市第十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推动全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很快,乌当区就将实事办实:通过不断投入资金提升香纸沟景区基础设施,并充分发挥当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打造旅游精品线路,聚焦全域旅游,聚集人气,积极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旅游氛围,让群众从旅游发展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目前,乌当区已投入 800 万元用于香纸沟景区的河道绿化、道路加宽、道路翻新、庭院提升等,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提升。为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游玩体验,今年 4 月,乌当区还启动实施香纸沟童梦溪田项目(一期)。该项目属于香纸沟景区提升改造的一部分,总投资 600 万元,将建设田园茶道、纸马古道等,预计今年 8 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可以带动 150 人就业。

随着基础设施的提升,游客又开始多了起来,村寨重新热闹了起来。眼下,胡宗亮正准备提升改造农家乐,打造美丽舒适的庭院环境,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仲夏时节,乌当上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 " 动 " 起来,发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砥砺奋进之志,在 "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 中,凝聚起推进 " 美丽乌当 · 花园之城 " 建设的强大力量,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绿水青山间描绘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樊荣

编辑 梁晋毅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相关标签

基础设施 乡村振兴 党员干部 美的 文化旅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