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6-17
春天的故事 | 以绣花功夫做好城市应急“精”字文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深圳地处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强降雨易引发地质灾害。近日,深晚记者走访深圳市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点,探索 "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 的治理高招。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建设韧性城市,加强科技支撑,多措并举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特别对于深圳来说,全力筑牢防灾减灾的坚实防线,还关系 " 双区 " 建设中 " 可持续发展先锋 " 理念、提升城市灾害防御能力、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的实现。

通过报道,我们能够鲜明感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在深圳地质灾害防治一线。毕竟,对于一些隐患点的动态实时监测," 人防 " 的力量显然远远不够。目前,深圳已研发斜坡类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平台。2020 年,深圳实现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全覆盖,圆满完成省民生实事任务中两处大型隐患点工程治理,共消除各类地质灾害隐患 92 处。可以明确的是,在不断提高城市抗御灾害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让城市具有强大的抵抗力、响应力、恢复力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只会愈发明显。

其实,在对自然灾害的认知不断深化的今天,防灾减灾并非是与灾害 " 赤膊相斗 ",更多表现为以预警信息为先导的综合应急防御体系建设。信息预警、部门联动,资源调配,等等,考验的正是一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高低。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 " 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着落于防灾减灾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绣花功夫做好城市应急 " 精 " 字文章,健全 " 物防 + 人防 + 技防 " 保障体系,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大力,探索超大型城市安全治理新路子,开创共建共治共享安全发展大格局的过程。

这一切的努力,归根结底是对 "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 的全力践行。(温琼)

相关标签

深圳 防御体系 台风 暴雨 绿色发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