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以来,由深圳市直 18 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 21 家盐田区机关单位共同帮扶东源县 39 个省定相对贫困村 2117 户、贫困人口 6707 人。
帮扶单位先后派出两轮共 105 名驻县驻村干部,两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先后 17 次会面,不断深化两地精准扶贫和产业共建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领域,5 年来,累计到位扶贫资金 3.05 亿元,实现了产业化发展、水利、道路、安全饮水、人居环境整治、村民服务中心改造等帮扶项目 1018 个。
投资 2.3 亿元打造物流大通道
立足东源发展实际,本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盐田区将 2.3 亿园区建设资金,全部投入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园内的东源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建设,助力东源加快建设成为粤苏皖赣四省物流大通道 " 入粤第一站 "。
目前,盐东物流园区已全部完成 2300 亩的征地拆迁任务," 盐田大道 " 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已签约引进投资亿元以上企业项目有万利科技、聚芯影像、德同兴电子等 27 家,总投资总额 56 亿元。
另据悉,目前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已建成 11 平方公里,入园企业 165 家。园区 7 次获评 " 省级优秀园区 ",连续 3 年获省环保厅 " 环保园区 " 优秀奖,获得省用地指标奖励 3000 亩,成为东源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创新文旅扶贫模式
脱贫攻坚,核心是要贫困户增收,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为此,帮扶单位充分发挥东源县传统产业优势,依托各乡镇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推动贫困户参与和发展种养产业以及农家乐、乡村休闲、田园体验、生态观光旅游产业。
其间,文旅扶贫模式,成为盐田对口帮扶的特色之一。在康禾镇仙坑村,帮扶单位——沙头角街道办和盐田区信访局通过融合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仙坑村历史悠久、古建筑和客家文化、生态环境优美等资源优势,引进企业打造河源市唯一乡村研学点。探索 " 万家民宿 " 发展模式,推动当地村民,为游客提供食宿、游乐等接待服务,共同做起了乡村旅游文章。
如今,仙坑村已成为知名的乡村研学点," 网红乡村 ",每年都有大量的珠三角学生到此游学,带动该村贫困户年均增收 2 万多元。
为抵御散种散养带来的风险,东源县各贫困村采用农业企业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成立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 44 个,村集体产业实现 100% 覆盖,带动 1125 户贫困户 3837 人增收。如: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挂钩帮扶的上莞镇新民村,该村自然资源匮乏、产业基础薄弱,为破解这一难题,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和村 " 两委 " 大胆创新,突破地域资源瓶颈,先后投入 235 万元在邻村仙湖村收购 82 亩 " 仙湖茶园 ",成立东源县深国际仙湖茶叶专业合作社。
几年下来,合作社累计向全村 41 户 113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金额高达 103.6 万元(最高一户贫困户四年累计分红达到 5.6 万元),同时村集体获得分红金额 15 万元,真正为贫困户及村集体建立了可持续有效的增收产业。在帮扶单位积极推动下,东源县深国际仙湖茶叶专业合作社 " 仙湖玉露 " 牌茶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实现了生产销售两旺的好局面,开创了扶贫产业 " 飞地模式 "。
帮扶漳溪畲族乡高质量发展
与其他省定贫困村的脱贫攻坚稍有不同,深圳市对口帮扶东源县漳溪畲族乡,不仅要帮扶其 3 个省定贫困村精准脱贫,更要帮扶漳溪畲族乡全乡高质量发展,由盐田区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帮扶工作,深圳市国资、卫健、教育等部门合力帮扶,明确了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就业扶贫、社会帮扶、携手奔小康等五大项共计 15 项任务,共同助力帮扶漳溪畲族乡加快高质量发展。为此,盐田区安排 1 名分管副区长具体负责该项工作,区委统战部(民宗局)具体结对帮扶。
2020 年 6 月 23 日,盐田区委书记陈清率队赴漳溪畲族乡调研,强调要立足漳溪畲族乡乡情,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聚焦精准帮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就业帮扶、社会帮扶、携手奔小康行动等方面,助力漳溪畲族乡社会、经济加快发展。
据介绍,深圳市计划在 2019 至 2022 年 4 年内每年安排一定的帮扶资金,支持漳溪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深圳已经拨付 2019 至 2020 年度 2000 万元的帮扶资金。此外,在 2020 年 " 广东扶贫济困日 ",盐田区慈善会向漳溪畲族乡定向捐款了 20700 元,用于支持该乡高质量发展。
2020 年 6 月 11 日,盐田对口帮扶东源指挥部、东源县民宗局与漳溪畲族乡政府也签署了资金使用监管协议,按照《深圳市扶贫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定,加强对帮扶资金的专账管理和高效使用,推进帮扶项目早见成效,抓细抓实政策落地。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