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创新推出 " 一户一册 " 的绿色积分卡、" 红管家 " 入户开展 " 一对一 " 的垃圾分类宣传 …… 当前,庐江县不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精细化和长效化管理,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6 月 16 日,本报记者跟随合肥市城管局农村环境督查处走进庐江县的四个候选乡村:罗院村、乐华村、洋河村和阳家墩村,以 " 净 " 与 " 美 " 为标准,对农村环境管理进行实地戡验和打分初评。
[ 罗院村 ] 以群众为主体 推进村庄环境卫生治理
干净平坦的乡间小路、整洁怡人的农家院落、花木簇拥的村中小景 …… 这是汤池镇果树行政村罗院村给人留下的印象。村里通过环境卫生整治,让老百姓乐享绿水青山的 " 生态红利 "。
○环境卫生整治让老百姓乐享绿水青山的 " 生态红利 "
谈起村里环境卫生提升的 " 秘诀 ",汤池镇果树村党总支书记李森表示," 关键还是要群众参与。"
" 想要把村里卫生环境搞好,仅仅靠几名村干部是行不通的,必须要发动村民一起参与。" 李森说,罗院村通过 " 党员议事会 "、" 村民议事会 " 和 " 五老议事会 " 等方式,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调动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治理的热情,并把垃圾治理纳入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村民自觉做好各自房前屋后清扫保洁工作。
" 村里实行市场化保洁,还设置了两个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他们在做好村庄日常保洁的基础上,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村里出现的环境卫生问题,让村里保持干净清爽的环境卫生。" 李森介绍。
记者走在村中,看到每家每户门前都配备一组(两个)小型垃圾分类桶,用于投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村庄充分发挥村民自行初分的作用,做到垃圾不落地、无乱堆乱放现象。
○在绿树环绕下的村中慢行道
李森说,在 2018 年罗院村推行垃圾分类,通过入户宣传、开村民大会和营造氛围等形式,对村民进行环境卫生及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从一开始村民 " 不愿分 " 到现在 " 主动分 ", 逐渐养成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酒瓶、废纸箱等可收回垃圾实现资源再利用,垃圾分类效果明显。
环境变得干净和美丽,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目前罗院村已将 50 亩土地租赁给文旅公司,开展户外素质拓展、茶园采摘等项目,后期还将继续挖掘村庄内闲置农房资源,进行民宿、酒店等开发,有效提升村庄经济。
[ 乐华村 ] 绿色积分卡 " 兑出 " 乡村新风貌
酒瓶 6 个,存入 6 个积分;纸盒 4 斤,存入 24 个积分;塑料瓶 20 个,存入 4 个积分 …… 每周二、周五上午,在矾山镇乐华村的垃圾兑换超市就会人头攒动,村民们拎着积攒的废纸盒、烟蒂、破旧衣服和农药瓶等垃圾前来兑换积分。每家每户都有一本 " 绿色积分卡 ",当积分累计到一定数额,就可以兑换牙刷、食盐、肥皂和洗洁精等生活物品。
○村庄容貌得到整体提升
在这个有着两间房的垃圾兑换超市,一间陈列着各类生活物品,一间放置着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桶。办公桌上摆放着两本台账:一本是超市销售货单,一本是超市进货入库单。在这 " 一出一进 " 之间,逐渐让村民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提高了爱护环境的意识。
○垃圾兑换超市,改变了村民乱扔垃圾的习惯
乐华村党委书记张传信算了一笔账:村里每年为了维持垃圾兑换超市的运转,大概需要补贴 6000 元。对于这笔费用的支出,张传信直言 " 太值得了 "!
" 以前乐华村的环境脏乱差,村民随手扔垃圾的习惯改不掉。现在实行垃圾兑换日用品,村民能自觉把垃圾收集归类,村民得了实惠,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张传信说,现在每家每户都有垃圾分类桶,房前屋后的草堆等杂物,统一放置在指定的废旧物临时堆放点,一改过去村庄环境 " 脏、乱、差 " 的现象。
近年来,乐华村通过开展环境整治、改水改厕、道路硬化、公共服务设施、绿化、亮化等综合治理,在本着保持农村乡土气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村庄整体形象,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并获评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提升和带动了该村蓝莓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 洋河村 ] 红管家 " 一对一 " 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仲夏时节,记者走进泥河镇洋河村,满眼是成片的翠竹林,村民房前屋后的花草和果蔬满院,整个村子干净整洁,生态宜居,一派宜人的林间田园风情。
○整治后的洋河村,干净清爽,处处有景
然而,在几年前,洋河村还是一个偏僻破旧山村。记者在多张村庄人居环境改造前的照片上看到,那时的洋河村全是土路土屋,环境脏乱。
泥河镇洋河村党委书记霍同国介绍,2019 年洋河村启动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其中,解决好农村的垃圾问题成为首要问题。
○设置 " 共产党员责任区 " 红色牌,监督村庄环境卫生
记者在村中发现了多块 " 共产党员责任区 " 的红色牌子,上面写着党员的姓名、手机号码和责任区范围。
" 每名党员对各自责任区的卫生状况具有监督作用,村民也可以直接向他们反映问题。" 霍同国说,洋河村通过发挥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村班子成员、五老成员和先进分子中选拔 10 多名成员组建 " 红管家 " 志愿服务队,带动村民,大力治理农村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柴草乱堆等突出环境卫生问题,提升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
" 尤其是在实行垃圾分类过程中,许多老年人一开始不愿意参与,也不知道怎么分。" 霍同国说,针对这一情况,志愿服务队通过 " 一对一 " 的包保责任制,开展频繁的入户宣传,用拉家常的方式向老人们宣传垃圾的危害,手把手教他们分类,引导他们参与垃圾分类。
如今,洋河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明显,乡村容貌发生着美丽变化。当前该村依托竹林等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乡村产业,解决村民就业问题,不断提升村民收入。
[ 阳家墩村 ] 昔日脏乱村庄 " 蜕变 " 成网红景点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不少合肥市民前往新晋网红景点 " 阳家墩村 " 打卡,感受有山有水的乡村游。
○整治后的阳家墩村,成为市民旅游打卡网红地
罗河镇阳家墩村位于合肥最南端,背靠黄山寨,自然条件优越,路两边民房整齐排列,村道和巷道整洁干净,一派悠闲的乡村风光和宜人的人居环境。
如今的阳家墩村是省级美丽乡村,以前却被称为 " 环境最乱最差的村庄 "。罗河镇党委书记薛林华介绍,在整治前,当地村民形象总结村庄环境为 " 四多一重 ":即垃圾多、苍蝇蚊虫、乱堆乱放多、旱厕茅坑多,臭味重。
2019 年年初,阳家墩村启动了环境综合整治,乡村环境迎来蝶变,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村道整洁干净,人居环境宜人
" 现在村里看不到垃圾,也没有乱堆乱放的现象,村民房前屋后都是干干净净。" 薛林华说,在建设好美丽乡村后,如何做好村庄环境的日常管护成为关键。
" 我们充分发动群众,成立五老理事会,实行村民自治,管好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巩固好人居环境成果,不断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能力。" 薛林华说,镇村两级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实施多渠道整合人居环境管护经费,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实行市场化,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实行住户 " 三包 ",五老理事会成员开展日常巡查、督查,开展美丽庭院评比等活动,只有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管护才能长效。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给乡村旅游插上了发展的 " 翅膀 "。
当前,阳家墩村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以研学产品为特色,积极打造成集户外运动、生态休闲、研学旅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
□胡少殊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瑜香 / 文 高勇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