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莹推动的 " 大数据工厂 AI 项目——让科技跨越障碍,以专业造就未来 " 在广东省众创杯大赛中荣获企业组助残类银奖。 受访者供图
" 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社会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我也希望能把这些能量给予更多像自己一样的残障者。" 在龙华区 "IC 爱创空间 ",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张莹莹说。小时候因小儿麻痹导致腿部残疾,只能通过轮椅行动的她,从小到大始终被周围的人温柔相待,她也因此决定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去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
深深感受到深圳的大爱包容
张莹莹出生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三四岁时,她突发小儿麻痹,瘫痪在床," 从脖子往下都不能动,好几年都是这种状况 "。母亲背着她跑遍大半个中国求医治疗,最后命保住了,但她的下肢几乎丧失行动能力。
对于幼小的张莹莹来说,她从不觉得自己是 " 特殊 " 的。即使身体残疾造成生活不便,但她仍然觉得自己很幸运,一直有疼爱她的家人和友善的朋友们,这使她自小就养成了乐观的性格。高考结束后,张莹莹选择到气候温暖的南方读书。大学期间,同学们的细心照顾让她感动不已," 当时学校没有无障碍设施,同学们就背着我上下楼,一到冬天或者下雨天,几个同学小心翼翼地围着走,生怕我摔着了。"
2011 年,刚大学毕业的张莹莹,怀揣着梦想来到深圳,从小有腿疾的她,对于环境格外敏感。" 我一下飞机,就有很多志愿者过来帮我,当时我拄着拐杖,还拖着行李箱,一路都有志愿者护送我上下公交。" 张莹莹说,这份热情和关心使她深深感受到深圳 " 关爱之城 "" 志愿者之城 " 的人文氛围和 " 来了就是深圳人 " 的大爱包容,那一刻她就决定留在深圳。
残障人士找工作是极不容易的一件事,但深圳的包容再一次给予了她最大的善意。2015 年底,深圳最大的公租房小区龙悦居面向残障者开放申请,张莹莹的申请顺利通过。残障者保障房的无障碍化规划建设让张莹莹感受到一个城市的温暖,更坚定了她转型创业、回报社会的信念。
在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入住龙悦居后,张莹莹发现周围有几位从其他区搬来的残障邻居,因距离工作地点太远而离职,又一时找不到新工作,她便积极地帮他们介绍工作。随着对更多残友需求的深入了解,张莹莹转型做残疾人服务事业的想法愈加强烈。2016 年,张莹莹毅然辞职,拉上一起做公益的伙伴注册筹建 " 深圳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 ",迈出了助残事业的坚实一步。
" 印象最深的是,在我们的孵化空间里,有一位名叫吴浩波的男孩子,他高位截瘫,却开了一家手机维修店。尽管一路走来非常艰辛,但他始终不放弃。如今不仅自己成功创业,他还会组织其他残障人士学习手机维修,到他店铺就业。" 张莹莹说,事实上,每个残障人士都在成长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大都有以劳动反哺社会的决心。" 我们希望能鼓励更多残障人士走出来,让他们知道如何在这个美好的社会中展现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生价值,这才是我们做残疾人志愿服务最大的意义和价值。"
目前,残障者 " 演说家 " 团队已经开展 90 多场演出,听众人数超 5000 人。同时开展 " 春笋计划 " 等志愿服务项目,为残障者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服务、心理辅导、志愿法律咨询、英语培训等服务,帮助残障者提升融入社会能力和职场能力,累计服务 30000 余人次。
如今,龙华区公共文明促进会已有 4 万余名个人会员,这支队伍已成为深圳公共文明建设的有生力量。张莹莹带领这支队伍积极推动无障碍城区建设,弘扬无障碍城区文化,为残障者参与公共文明建设做了有益探索。张莹莹表示," 多元、融入、平等、参与 " 是她从事志愿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帮助更多残障者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拥有精彩人生,是她毕生的责任与担当。
深圳晚报记者 高灵灵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