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6-20
开拓创新执着进取的时代凯歌——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30年实现华丽蝶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宏大背景之下的兰州社会经济发展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引领的进取开拓之路,这其中,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 " 兰州高新区 ")以开拓创新、执着进取的精神,书写了一篇勇立潮头的时代凯歌,成为兰州经济重要增长极。

1991 年,兰州高新区在国家 "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 战略引领下,与中关村及武汉东湖等高新区一起成为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的 27 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同时也是全省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2018 年 2 月,国务院批准建设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州高新区又成为西北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欠发达地区第一个获批建设的国家自创区。2020 年 7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

"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 是全国 169 个高新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的高新区 GDP 已经占到全国 GDP 的 12.3%,而兰州高新区与国内其他高新区占比保持了同步。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兰州高新区共拥有国家实验室 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12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43 个、省级实验室培育基地 18 个、省级工程实验室 17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7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3 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4 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47 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27 个、省级创新平台 43 个,地方创新示范区中心 1 个,并获得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科技服务业试点等国家级牌子 13 个。2020 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92 亿元,增长 6.5%;第一产业增加值 1.1 亿元,增长 6%;第二产业增加值 189.3 亿元,增长 8.5%;工业增加值 159.6 亿元,增长 5.9%;建筑业增加值 29.7 亿元,增长 28%;第三产业增加值 101.5 亿元,增长 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4.5 亿元,下降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16.27 亿元,增长 10.8%。同时,兰州高新区注册登记企业已达到 1.5 万户,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上市公司分别达到 365 户、30 户、25 户,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分别达到 33.5%、18.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47 件,全社会 R&D 投入占 GDP 比重达到 3.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2.5%。

在聚力培育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中,中农威特口蹄疫疫苗已占全国市场份额达到 60%,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肉毒毒素占全国市场份额达到 77%,兰州肽谷研发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兰州高新区在单螺杆泵、油气装备等领域也已占据国内领先优势,在新材料领域纳米功能材料、生物传感技术、记忆合金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领先成果,新兴产业呈现出高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态势。此外,在 2020 年,兰州高新区深入实施 " 陇原英才 " 计划,全面兑现落实人才优惠政策,投资 10 亿元打造了近 8 万平方米的兰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柔性引进院士和专家 23 人,各类高层次人才 85 人,实用人才 710 人,吸纳各类创新创业人才 2 万多人,人才总量达到 9.1 万人,万人拥有本科学历以上人数达到 3320 人,万人 R&D 人员数达到 125 人。

三十年来,兰州高新区始终把高科技的产业化之路作为矢志不渝的建区宗旨。三十年间,兰州高新区从城乡接合部杂草丛生的荒地,一步步建设成为今天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科技新区,三十年的 " 高新 " 之路上印刻着的不仅是开拓创新、执着进取的时间刻度,更镌刻着高新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高度。这里,聚集着一大批极具含金量的新科技、聚集着一大批具备与世界顶尖企业争锋的本土企业、聚集着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的尖端技术人才。从今天身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大背景中,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精准规划下,在兰西城市群建设呼之欲出的舞台上,兰州高新区以打造 " 创新驱动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 为目标,着眼于 " 高质量、新动能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成为长袖善舞的创新载体,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讲述更加精彩的崛起故事。

" 高 "+" 新 " 是对兰州高新区最精准的概括。三十年里,兰州高新区紧盯科技体制创新、科技品质提升、东西合作交流、人才人力集聚、生态文明示范 " 五区 " 定位,瞄准产业链重点领域,技术链主流方向,全力推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节能环保、大数据等集群发展。兰州高新区通过努力践行 "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 的理念,明确定位实施五大工程,重点发挥中科院、兰州大学、肽谷研究院为代表的创新资源作用,集聚以华为鲲鹏为代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兰州科技大市场、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等服务平台建设,建立 " 六大服务平台 ",为企业提供增值孵化服务,创业孵育链条高效运行。

新征程已经开启,新使命重任在肩。" 十四五 " 时期,是兰州高新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兰州高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攻坚期。

" 十四五 " 期间,兰州高新区将按照《定连园区总体城市设计》,精心谋划布局园区项目,张开兰州市 " 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 " 发展战略的臂膀。同时,为全面落实国家对高新区的发展要求和中央、省、市重大部署要求。" 十四五 " 期间,兰州高新区将对标国家自创区 " 五区 " 定位和国家高新区 " 两区 " 建设目标,全面打造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升级版,加快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 " 高地 "、吸引城市人口安居乐业的 " 洼地 ",使兰州高新区成为兰州市生态最宜居、功能最完善、资源最富集、生活最便捷、就业最充足的现代化科技新城,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标性城区。

到 " 十四五 " 末,兰州高新区经济总量将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总量达到 500 亿元;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5%,国家级研发机构达到 60 家,园区孵化器面积达到 200 万平方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主体达到 3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610 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 80 家以上,首位产业集聚度达到 40% 以上;以人为核心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园区形态提质增效,核心区人口数量达到 50 万人;园区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体制机制持续创新,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兰州高新区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形象内涵更加凸显,综合实力跻身全国高新区前 50 强。到 2035 年,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园区,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竞争优势,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一批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产品,重点产品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科技创业和科技金融活跃度居西部地区前列,园区面貌大幅提升,园区治理体系日趋完善,综合实力迈入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昕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