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6-28
百年瞬间丨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第一部《婚姻法》的宣传画)

1950 年 4 月 30 日,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公布。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只有 8 章 27 条,却废除了包办强迫、男尊女卑的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禁止重婚、纳妾,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等行为,实行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的婚姻政策。

(20 世纪 50 年代初,北京宣传婚姻法的板报)

1956 年评剧电影《刘巧儿》选段: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我和柱儿不认识,我怎能嫁他呀?我的爹在区上已经把亲退呀,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 ……

“生死婚姻自己不能当家”,这是评剧《刘巧儿》中的一句唱词,但却真实地描述了封建婚姻制度下妇女所受的束缚。1919 年,湖南长沙年仅 21 岁的女子赵五贞,因不满父母包办婚姻,在多次反抗无果后,绝望地自杀于出嫁的花轿中。这一事件引起了当时身在长沙的毛泽东的关注,他连续十几天在各大报刊发表了《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等九篇文章,严厉地抨击了丑恶的封建婚姻制度。

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刘维芳:他就认为这件事情既可以使赵女士死,也可能会使钱女士、孙女士、李女士,都有可能会死,而它的根源就是腐朽的政治制度导致的腐朽的婚姻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颁发结婚证)

1948 年秋,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成立了以邓颖超为组长的起草小组,着手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起草小组在 1931 年发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基础上,对前苏联、东欧等国关于婚姻法的法令加以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包括曾经在“刘巧儿”抗婚案中起过重要作用的《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都成为起草小组的参考资料。

经过一年多的讨论修改,1950 年 1 月 21 日,《婚姻法》草案呈送党中央,同年 4 月 13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确定从当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20 世纪 50 年代初的结婚证)

1956 年评剧电影《刘巧儿》选段:上一次劳模会上我爱上人一个呀,他的名字叫赵振华,都选他做模范,人人都把他夸呀。从那天看见他,我心里就放不下呀,因此上我偷偷地爱上他呀 ……

(电影《刘巧儿》剧照)

《婚姻法》实施后,《刘巧儿》和《小二黑结婚》等一批反映新时代婚姻观的戏曲和电影应运而生,“自己找婆家”这句在当时堪称石破天惊的唱词,大胆地唱出了新中国妇女渴望自由、追求平等的愿望,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新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编辑丨王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来源丨共产党员网

相关标签

振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党中央 自杀 长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