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1-06-20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丰碑与实践|好日子都是苦干实干干出来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挖过煤、做过石匠、进过鞋厂、做过家具、睡过公园长椅 …… 身为长子的蒋刚肩负着家庭的重担四处奔波,在尝尽了各种艰辛后,2018 年,蒋刚一家从开阳县最偏远的高寨乡高寨村搬进了开阳县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从此,一家人过上了想都不敢想的好生活。

近日,"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丰碑与实践 " 主题采访团来到贵阳市开阳县城关镇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里是贵阳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占地面积百余亩,共安置了 1380 户 5836 人。

在安置点的大广场上,搬迁过来的居民,有的打着纸牌,有点闲聊话家常。问及现在的生活状况,大家都面带微笑地表示:好太多了,住上了 " 洋房 ",水电不愁。有老人开着玩笑说:终于过上了 "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的好日子。

大广场后方,蒋刚经营的超市从最初的 70 平米扩宽至 150 平米," 一开始,为了解决就业和一家人生活问题,在社区的帮助下,我开了一家小超市,还得到政府贴息的 10 万元创业扶持贷。" 蒋刚还在多家电商平台上开网店,售卖开阳特色农产品。

" 现在一家六口人吃喝不愁了,两个娃娃在附近上学,生活真的改变很多。尽管开超市和开网店也很辛苦,但生活有盼头。" 蒋刚表示,好日子都是苦干实干干出来的。

蒋刚只是开阳县易地扶贫搬迁众多受益群众的一个缩影。他描述从前的日子:衣服是捡别人家不要的穿,每顿都是包谷饭,还吃不饱,荤菜更是想都不敢想;石漠化严重的土里种不出多少玉米,只能指望土里为数不多的洋芋裹腹;15 岁那年出门做石匠,用一个月的艰辛和汗水换来 400 元工钱,到结账的日子,包工头就是不给,急得掉眼泪。

好在这一切在 2018 年搬到蒋家寨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眼下,蒋家寨安置小区的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城市公交运营等公共配套及社区日间照料、益童乐园、妇女之家、残疾人之家等平台一应俱全。

他乡不再是他乡。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五千多位居民,在党和政府好政策的护航下,通过自身的苦干实干,踏踏实实地向幸福生活迈进。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田原 彭理

贵阳广播电视台记者 陈春柳 冯德稳 杨若冰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相关标签

幼儿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