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亓创 记者 张瑾 / 文)" 长江六号明白!" 如果你看了 6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发射时的直播,这样的语句你一定会有印象。这里的 " 长江几号 ",其实是远望号测量船的代号。远望号航天远洋测控船队,隶属于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发射,远望 6 号船作为唯一的海上测控点,保驾护航,架起了神舟十二号和地面指挥中心的联系,送 " 神十二 " 顺利入轨。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6 月 21 日傍晚,远望 6 号在圆满完成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以及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海上测控任务后安全返回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母港。
地面与飞船之间的 " 风筝线 "
那对于上天的飞船来说,浩瀚的大海和它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要不远万里进行海上测控?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远望号测控船队,是我国唯一的海上测控力量。自第一代远望号下水以来,中国已经先后建造了从远望 1 号到远望 7 号七艘航天测量船。
四十多年来,这支队伍先后圆满完成了以神舟、嫦娥、北斗、天宫等为代表的一百余次海上测控任务。
其中,测量船是航天测控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陆地测量站相比,测量船可在广阔的大洋上灵活选点布站、机动应急测控。它既是 " 千里眼 ",又是 " 风筝线 ",因为它不仅能够测量飞行器轨道,也能够发送控制指令,遥控卫星进行变轨、姿态调整、太阳能帆板展开等动作。
尤其是在远地点对航天器进行控制时,航天器往往处在地球的另一面,这就需要建立国土以外的测控站。在这种情况下,航天远洋测量船应运而生。
护航神舟十二号飞船,实时回传航天员图像及语音信息
在远望 6 号的中心机房,数据处理服务器将一组组测控数据进行解算处理,并迅速传送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确保测量船与任务中心的信息交换准确无误。
本次出航,远望 6 号船历时 29 天,安全航行五千余海里,为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作出了贡献。
6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发射任务顺利执行。同一时刻,远在太平洋的远望 6 号雷达控制室的主操作手胡金辉正全神贯注,手握机械转轮,紧盯控制台信号。
" 发现目标!"" 自跟踪!"" 跟踪正常,遥外测信号正常。" 胡金辉通过语音传输链路,将这一连串的信息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进行实时交换。
" 长江六号发现目标!"" 长江六号双捕完成!" 在火箭起飞抵达测控弧段后,远望 6 号船成功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传来的 " 太阳帆板展开 " 指令注入飞船——而这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指令。
接到指令后,飞船缓缓打开帆板。很快,北京航天飞控中心根据远望 6 号船反馈的数据做出判断:太阳帆板展开正常!
远望 6 号船测控系统负责人刘童岭告诉记者:" 远望 6 号船作为唯一的海上测控点,从发现目标到跟踪结束,累计发送了包括太阳帆板展开在内的多条重要指令,并实时回传了航天员图像及语音信息,圆满完成了海上测控任务。"
今年已累计出海超 130 天," 吃咸菜米饭也得完成任务 "
据了解,2021 年以来,远望 6 号全船科技人员连续出航,目前为止已累计出海超过 130 天,圆满完成了 6 次海上测控任务。远望 6 号船船长杨便佼告诉记者," 回到母港后,我们将结合现实情况,统筹开展人员休整、进厂维护以及任务准备等多项工作,为后续任务顺利展开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他们来说,长时间地出海执行任务早已是常态。而由于任务的特殊性,出海后便无法与家人及时联系。
在船上多年的航海员刘宇飞告诉记者:" 几年前,有次出航一百来天,回来后去 ATM 机上取钱,出来的纸币防伪标志是土豪金,我跑去柜台问怎么都是假币?当时柜员以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我,说这都是新币啊,我才知道是出了新版人民币。"
船舶一旦离港,险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航海员们也要经受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一些船员甚至还在摇船舱内写下过遗书。除了险情外,变幻莫测的海况也影响着航海员们的日常生活,安丰强告诉记者," 以前厨房小的时候,连着后甲板,我们做饭要把自己绑在灶台上炒菜,不然一个浪打来,要么往后掉进海里,要么往前扑进油锅里。" 有时出港后,还会面临无法靠港补给的情况,库管员王硕说,那 " 要是很久都没有靠港补给蔬菜怎么办?那吃咸菜米饭也得做任务啊!"
也正是有这样一群耐得了寂寞的守护者,才能在四十多年来,相继完成了从无到有、从火箭测量到卫星测量、从单一测量到综合测控、从卫星测控到载人航天器测控通信、从地球轨道测控到月球轨道测控、从单目标到多目标测控遂行多样化试验任务等七次重大跨越。潮起潮落,斗转星移,蔚蓝色的海洋和璀璨的星河里,每一次的胜利和荣光,都离不开 " 远望人 " 的默默付出。
(通讯员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