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京城部分商圈发现,共享充电宝每 15 分钟 1 元、4 元 / 小时的收费已经比较普遍,而一些特殊场景则涨到 6 元 / 小时。多名消费者爆料称,端午节假期出行期间,在国内高铁站、热门景点等地租用的充电宝普遍收费一小时 6 元。
共享充电宝 4 元 / 小时成常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质上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未来是个存量博弈。靠小时租金涨价提高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盈利水平不可持续,定价 10 元 / 小时以上会使得需求退潮。
调查
共享充电宝 4 元 / 小时成常态
北青报记者在西单、三里屯、大望路合生汇等商圈发现,共享充电宝随处可以找到,怪兽充电、街电、来电、小电、美团等品牌的柜机换取都很便利,但计价方式、价格略有区别,租用价格 4 元 / 小时已经成为常态,个别地点涨至 6 元 / 小时。
有运营共享充电宝的企业客服工作人员解释说,充电宝在不同的场景收费规则不同,以扫码显示的价格收费。
上午 10 点开门后,西单老佛爷商场西门服务台后面有 3 台美团充电宝柜机亮着灯,扫码显示计价规则为 2 元 /30 分钟,即 4 元 / 小时,每 24 小时 30 元封顶;该楼二层收银台也摆放着美团充电宝;地下一层钟书阁书店内摆放着怪兽充电柜,价格均为 4 元 / 小时。
西单商场、君太百货、西单大悦城等商圈共享充电宝确实出现涨价的情况,个别租借点位每小时收费甚至高达 6 元。君太百货三层摆放的怪兽充电显示 3 分钟内免费,2 元 /30 分钟,24 小时 28 元封顶;在西单商场地下一层,真功夫餐厅里美团充电计费规则为前 5 分钟免费、1.5 元 /30 分钟,每 24 小时封顶 20 元;紧邻着的另一家餐厅十三烤肉博物馆计费规则为前 2 分钟免费,4 元 / 小时,每 24 小时封顶 20 元。大望路合生汇 6 层的美团充电计价方式为前 5 分钟免费,1.5 元 /30 分钟。
在北京富力广场购物中心内,有美团充电和街电两家的共享充电宝设备,其中美团共享充电宝的计费规则为前 5 分钟免费,3 元 /30 分钟,折合 6 元 / 小时,每 24 小时封顶 20 元。
吐槽
充 10 次价格等于买一个充电宝
一些特殊场景共享充电宝则涨到 6 元 / 小时。有消费者惊呼," 记得上次租充电宝充电才 1-2 元 / 小时,怎么涨了这么多!4 月,在上海迪士尼租充电宝,一个小时 6 元,真的有点贵了,充 10 次可购买一个全新的充电宝了。"
还有女网友发微博吐槽说:" 在某机场租充电宝半小时 5 元的收费,让我长见识了。现在出门连口红都不带,只带一个充电宝!"
消费者王女士说,中午吃饭时突然发现自己的手机没充满电,只剩 20% 电量,原本以为共享充电宝价格很便宜,但第一次使用就 " 惊到了 ",充满电大概需要 2 小时,花了 8 元钱。她自家的电动汽车慢充 10 小时才要 30 元。
回应
商家:和商户逐一洽谈定价
几家共享充电宝厂商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表示," 共享充电宝企业启动新一轮集体涨价 " 这类说法并不准确,收费没有统一标准,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不同商家门店有不同的运营策略,商家需求不一样,运维成本不一样,收费标准也会不一致。共享充电宝每个点位的定价都是和商户逐一洽谈的,甚至同一座商场不同商户的价格都会有所区别。
业内人士介绍,过去,共享充电宝涨价主要推动者是平台;现在,随着共享充电宝定价机制变化,店铺也有了一定的定价权。例如,如果商家要求更高的分成,共享充电宝后台就会对免费时长和收费价格等进行调整。
以怪兽充电为例,公司招股书显示,2020 年,其向合作商家支付费用(佣金、入场费)占当期移动设备充电业务收入的 58.1%。怪兽充电 2019 年营收 20.22 亿,2020 年营收 28.09 亿,同比增加 38.9%,不过经调整净利润由 2019 年的 2.07 亿变为 1.13 亿。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一方面共享充电宝的成本居高不下,其对站点位置要求较高,多设置在大型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场所以及医院、火车站等人流量较大、停留期超过 1 小时的场所。共享充电宝站点设置需要向商户缴纳一定的入场费,站点收入还要与商户分成约 50%,运营成本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共享充电宝的收入增长堪忧,现在涨价幅度过大还会导致用户倾向于自带充电宝或者降低租赁时间,因此共享充电宝公司无法无限制地将运营成本转嫁到租赁费用上,导致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困难,净利润率偏低。
专家观点
靠小时租金涨价提高盈利水平不可持续
有机构测算,2020 年全国在线共享充电宝设备量已超过 440 万,用户规模超过 2 亿人。今年以来," 共享充电宝 " 不断传来涨价的消息,从 1 元 / 小时涨到 6 元 / 小时,甚至有些景区已经涨到 10 元 / 小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质上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靠小时租金涨价提高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盈利水平不可持续,定价 10 元 / 小时以上会使得需求退潮。
盘和林表示,共享充电宝涨价是共享充电宝企业急于在 IPO 之前证明自身的盈利能力。另外,共享充电宝参与各方普遍认为培养用户习惯的过程已经结束,用户已经对共享充电宝产生了使用依赖,此时提高收费,在增加利润的同时不会影响到用户数量。
他表示," 这种定价机制不合理,但可持续。不合理是因为充电宝单价很低,租金过高的情况下影响使用频次,不能光看热点区域的充电宝需求,大量长尾场景下充电宝会被闲置。可持续是因为现阶段用户对共享充电宝的依赖性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出门不带充电宝的用户习惯已经形成,说白了,顾客怕麻烦可能使得共享充电宝的模式得以持续。"
共享充电宝市场是否有可能因为更多的企业入市带来降价?对此,盘和林表示,本质上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线下的店铺很多都配备了共享充电宝,未来是个存量博弈,所以投资人关注的焦点不是共享充电宝单个业务,而是共享充电宝能否通过其他领域来实现流量变现,提高用户黏性。预期投资人还会进入共享充电宝行业,但主要会投向二级市场。
对于 " 共享充电宝 " 的价格走向,盘和林预测,共享充电宝面对的是刚需,但 10 元 / 小时以上会使得需求退潮," 个人认为共享充电宝应该在未来达成价格平衡,大约在 5-10 元 / 小时之间。"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编辑 周欢 / 编审 柴潇蕾 / 签发 安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