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一系列主题出版好书,其中包括这本极具党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纪实作品《1937,延安对话》。
2021 年 6 月 23 日," 征程万里 见证初心——《1937,延安对话》新书发布会 ",在中国出版集团 11 层会议厅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中国版权协会会长阎晓宏,中国社科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李一昕,著名作家、中宣部 " 五个一工程 " 奖获得者王树增,著名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以及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永刚,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当代》主编、本书责任编辑孔令燕等出版方代表,参加了发布会。会上主办方详细介绍了本书的出版历程和价值内涵,与会嘉宾高度评价了本书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公认为这是一份内涵丰富、极为珍贵的党史资料。
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高度重视《1937,延安对话》的出版工作
在 " 征程万里 见证初心——《1937,延安对话》" 新书发布会上,主办方详细介绍了本书的出版历程和价值内涵。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在发言中说:"《1937,延安对话》是一本极具党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好书,是我党在延安时期革命实践和思想理论的重要见证,是一部新发现的《红星照耀中国》。"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说:" 出版这样一部极具党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珍贵文本,既是向建党 100 周年献礼,又是对人民文学出版社优良出版传统的延续。"
《当代》杂志主编,本书责任编辑孔令燕介绍说:" 这本书,是我从事编辑工作二十多年以来用时最长、投入情感最多的一本书。"
" 征程万里 见证初心——《1937,延安对话》新书发布会 " 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永刚主持。
与会嘉宾高度评价,公认此书是一份内涵丰富、极为珍贵的党史资料
与会嘉宾高度评价了本书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公认这是一份内涵丰富、极为珍贵的党史资料。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发来贺信,祝贺《1937,延安对话》出版发行,他在贺信中说:" 一个外国学者,80 多年前来到延安,如此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延安根据地早期的革命:追求和实践行动现场,留下了这些珍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也是为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所感动。他向世界宣示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族先锋队的作用,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为世界守护和平正义的决心。"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说:" 励精图治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梦想,实际上在很早就形成,不是在现在或者前二十年、三十年,而是在建党就开始的。所以这一点上,这本书还是有它的特殊价值。"
中国版权协会会长阎晓宏说:"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对朱德、周总理、毛主席的采访。从中的确看到了当时共产党的领袖们卓越不凡的领袖气质和前瞻性、判断力。这是 1937 年时的断言,真的是太了不起。另外这本书讲到了我们为什么要把人民群众这种力量作为一个政党和一个社会最重要的依靠和走向。讲得非常清楚、明了。"
中国社科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说:" 这本书恰逢其时非常有价值,对当前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很好的参考读物,同时对于我们研究党史、国史都有很珍贵的文献上的价值。"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说:" 延安精神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住的是贫瘠的地方,是窑洞。吃的、穿的都成问题,但是在这个队伍里面体现的却是朝气蓬勃的、一种感染人的、一种民族团结的、有希望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恰恰是在极其贫穷贫困的基础上,在斗争极其复杂残酷的环境下产生的,它引领了中国的精神方向。"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李一昕说:" 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它对未来的准确预言。作者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便已经看到了中国未来的走向,那就是中国必将是属于共产党的中国,共产党是未来的主宰。"
著名作家、中宣部 " 五个一工程 " 奖获得者王树增说:"《1937,延安对话》以最详实的纪实样式,真实的记录了当时在我们民族最危机的时刻,共产党人是用怎样的胸怀来倡导和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以说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就没有抗战的胜利。"
著名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说:" 人文社能够把这本书出来,我觉得在出版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刻度,甚至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为什么?在历史事实里面,中国人讲的故事很多,但是通过老外的客观眼睛,他们虽然也是怀着一定的倾向性,但是通过外国人和中国领导人的对话,和到根据地去探访所留下的当时的一些笔记等等,可能更具备说服力,或者说从国际的角度上,讲中国故事这个角度上,更具备说服力。"
尘封 80 年珍贵史料 国内首版
托马斯 • 亚瑟 • 毕森是上世纪 30 年代美国著名的亚洲问题研究专家,担任过美国政府的东亚政治经济顾问。曾于 1924 年至 1928 年期间来到中国,先后在安徽省怀远县一所中学以及燕京大学执教。 1937 年 6 月卢沟桥事变前夕,在斯诺的帮助下,毕森与汉学家欧文 · 拉铁摩尔以及其他几位美国同行一起,悄悄奔赴延安。在一路艰辛中,毕森亲眼见证了当年中国社会的动荡现实与革命圣地的烽火岁月,并在历经坎坷抵达延安后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红军领袖。他将这些见闻与采访用铅笔写在两个笔记本上,在真实记录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理想和奋斗实践的同时,也为中国乃至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以及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复兴所作的艰苦努力,开启了视野,解开了谜团。同时,因为这些特殊的经历,同时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共产党人的精神魅力和坚定信念所折服,毕森从一名笃信上帝的传教士,转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除了文字记录之外,毕森一行人还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有从西安到延安的沿途景象,有延安根据地的日常生活,尤其难得的是捕捉到许多正值盛年的中国共产党领袖们的风采。
书中这些珍贵的笔记和照片,不仅呈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容貌风采、精神信念和理想光芒,更是从一位西方学者客观和切实的角度,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初心、中国革命的正义性和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必然性。本书因其独特的视角以及客观详尽的内容,堪称一部新发现的《红星照耀中国》。
但是,自从作者毕森到访延安 80 多年以来,这些笔记和照片仅于 1973 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出版过英文版,之后再未出版。本次是这些笔记首次在中国出版中文单行本。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出版方人民文学出版社希望以这本《1937,延安对话》,向为今日之中国奋斗终生的先辈们致敬,向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致敬。
特约撰稿 仁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