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早已打出 " 创新之城 " 的名片," 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创新 " 成为当下的主题。这需要南京继续扩大朋友圈,继续加强对外联通
和京沪高铁同岁,南京南站于 2011 年 6 月 30 日正式运营。十年间,从南京南站乘高铁出发可直达的城市从十年前的 56 个增加到 178 个,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南京从一个南北交通节点,转变成一个 " 十字型 " 交通枢纽。
也就是说,通过南京南站的成立和发展,南京的 " 朋友圈 " 大为扩容,颇有 " 大 V" 的既视感。这样的变化,可谓让人在不知不觉间大吃一惊。
若把视线拉长就能发现,这个成长故事既是中国高铁发展的一个缩影,又是城市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一个证据。
说到高铁发展,国人都有很直观的感受。从 " 火车快开,请你赶快 " 的焦虑,到常常一时半刻之间抵达的快意,我们逐步在火车的变迁时代实现了交通幸福感的提升。有些时候,我们甚至不敢相信,顷刻之前,我们还在异乡深处告别白发父母,此时却已经在另一个城市把酒言欢了。正是高铁,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让我们的 " 生存半径 " 得以拉大。
从南京南站上车,到上海、杭州、合肥只要 1 小时左右,到北京最快只需要 3 小时 16 分钟,平均不到 2 分钟就有一趟列车从南京南站开出,真正实现了高铁公交化运营。这背后,是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世界第一的傲人成就。中国高铁跑出了中国速度、中国温度。
论及城市发展,南京南站、京沪高铁可谓见证者之一。京沪高铁每天就有 130 多趟高铁列车往返南京和北京,旅客到发量近 1.5 万人。一部高铁运营史,就是一部国人的新迁徙史,也折射着一个城市的新发展史。
城市和高铁的关系、高铁对城市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从各地争抢高铁落户资格的现象就可见一斑。而高铁的发展、高铁对世俗生活乃至 " 诗和远方 " 的承载,本身离不开城市发展提供的动能。越来越多的人跟着高铁 " 云游 " 四方、探亲问友、安营扎寨,是一个城市开放、包容、自信等气质的最好表现方式之一。高铁带动了一个城市、一个 " 城市群 " 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受益于一个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带来的机遇。
作为 " 万亿俱乐部 " 成员,南京都市圈抑或南京朋友圈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南京早已打出 " 创新之城 " 的名片," 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创新 " 成为当下的主题。这需要南京继续扩大朋友圈,继续加强对外联通。今后,高铁推波助澜的作用,将继续彰显。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