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6-26
深晚报道 | 社康小场景汇就抗疫大阵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自新冠肺炎发生以来,作为疫情防控战线的第一道 " 卡口 ",深圳社康医护人员坚守疫情防控 " 最前线 " ,他们从小区进出人员体温测量、病例筛查及疑似病例转诊,到疫苗接种和核酸采样,通过不懈努力进一步筑牢了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

在紧要关头,身为基层社康医护工作者的他们,发扬奉献精神,坚守岗位,担当尽职,在疫情面前,他们的暖心故事让人津津乐道。

免费派发 6 万多剂 " 防感汤 "

6 月 12 日,罗湖区太宁路颐和堂中医馆,55 岁的 " 老中医 " 郭庆林笑容可掬,他耐心地为前来咨询的病人解答着各类医学问题。从去年疫情发生以来,这个从业 30 多年的医生用他的实际行动感动了无数人。作为罗湖区翠宁社区静安社康中心的负责人,他说," 在疫情面前,医护工作者要时时刻刻为国家着想、为居民解忧,这是一场大考,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说起郭庆林,至今让不少市民记忆犹新的是,在去年 1 月份的时候,他研制出爱心汤剂—— " 防感汤 ",5 个多月里,郭庆林免费派发 6 万多份药剂给市民服用,为防疫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回忆,去年 1 月 19 日 20 时,根据国内出现的疫情情况,他紧急召集了一个特殊的研讨会,中医馆里,9 名社康医护人员参与其中。在 3 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们展开深入讨论,对不同的治疗方案反复斟酌。按照郭庆林的说法,就是要提前布局,拿出最好的医疗预防措施来应对这次疫情。

" 这是很严谨的事情,不能出现丝毫差错,既要让市民在服用防感汤的时候,有比较好的口感,还要有实际的功效。" 郭庆林说,他前后实验比较了 17 种中药配方,熬制好后,每次都要尝试口感,确保入口甘爽,只有这样才能普遍推广。

次日,郭庆林便开始四处购买药材,加水、泡药,然后再将药材与泡药汁一起倒入煎药桶内加热至沸腾,再入煎药机高压煎煮 10~15 分钟后,最后将药汁压入打包机进行包装打包。

就这样,在 21 日上午,2000 多剂 " 防感汤 " 就出现在了中医馆门口,他摆起公益摊位,为市民免费发放。" 在最高峰的时候,每天要赠送出去 6000 多剂。" 郭庆林说,后来他们组织人员到公交站、罗湖火车站、企业和敬老院等地方派送药剂。

▲郭庆林(左 ) 熬制抗疫中药汤剂。

在这个过程中,郭庆林他们时常通宵达旦地工作。谈及那段时间难忘的事情,郭庆林概括说,就是市民的信任。他还笑着说,由于需求的药量太大,他的熬药机器都 " 炸锅 " 了,在修好后接着干," 一刻也不能停下来 "。

郭庆林说,直到去年 6 月份," 防感汤 " 还在煎制派送,很多社康医生每天工作到很晚,他们也都主动放弃了休假,加班加点,积极投身防疫工作。" 我们相互激励着,这样的感受和经历一生难忘。"

" 要用细节体现关爱服务 "

在疫情防控中,类似郭庆林这样的社康医生不胜枚举,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一线工作中,罗湖医院集团东门社康中心副主任张潇潇说,身处最基层的医护人员就是疫情防控战线的第一道 " 卡口 ",这个口子必须坚守。

6 月 21 日,在东湖公园西大门核酸采样点,作为现场协调指挥,张潇潇始终坚持着 " 安全第一 " 的理念,从看场地、物资调配、人员安排、药物储备、应急处理等,她都要一一跟进和处理," 只有这样,我才能放心。"

采访中她不时被电话打断," 现在我都习惯了,有时一天接到 100 多个各类工作电话,每一个事情都要处理好。" 张潇潇说。

深圳东门是罗湖乃至全市的商业旺区,4 月 1 日起,接上级统筹安排,她开始负责跟进安排老街临时接种站等四个点的疫苗接种规划相关工作。" 这看似一群医护人员简单的接种工作,但前期筹备工作却十分繁杂。刚接手那天,很多工作并不如想象中顺利,那时情绪一上来,我整个人都接近崩溃状态,我特别想哭,但我却哭不出来。"

▲张潇潇在核酸采样现场工作。 本组图片由深圳晚报记者 余海洪 摄

她说,自己是一名党员,与其哭,还不如多打几个电话,实实在在地解决几个问题。最后,她把一个个问题理顺,一个个解决,让一切工作进入正轨。

张潇潇说,东门游客众多,让大家在来东门逛街游玩的同时就可以接种疫苗,是老街临时接种点设立时的一个初衷,为的就是便民利民。有一天,她在给接种疫苗的居民进行信息登记时,发现一名阿姨的身份证上出现了特殊的文字——蒙文。经过与阿姨的交流,得知阿姨是从内蒙古来深圳旅游的,逛到东门时,她被深圳人接种新冠疫苗的热情感染,便自行来到接种点咨询并接种。

作为社康中心的一线工作员工,就是要用细节体现关爱服务。张潇潇回忆,此前,有将近 40 名聋哑人士来东门旅游观光。面对这个特殊群体,刚开始,她有点不知所措。" 后来,我拿出了手机,将要表达的意思敲成文字,看到我的举动后,现场的医护人员便纷纷拿出手机或纸笔,将要表达的意思用手机敲成文字或写在纸上,再加上手势反复比划,整个交流渐渐变得顺畅起来。" 她说,为了确保安全,最终在医护人员地反复解释、确认下,大家顺利地帮助他们完成了信息登记和疫苗接种。

深圳晚报记者 高申现

相关标签

医生 疫苗接种 医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