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守住耕地红线,绘就绿水青山底色。6 月 25 日是第 31 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 " 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近年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土地利用效益和资源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据介绍," 十三五 " 期间,广东划定并严守永久基本农田 3214 万亩、储备区 66 万亩,完成垦造水田 31.55 万亩,连续 21 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完成拆旧复垦 8.73 万亩。在全国率先兑现报国家审批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历史承诺,保障了 137 个重大建设项目水田占补平衡。
到 2023 年至少完成垦造水田 15 万亩
近年来,广东厅推进垦造水田和拆旧复垦,首创 " 政府牵头、省级监管、市级验收、县镇村组织、省属国有企业实施建设 " 的垦造水田模式,形成 "1+42" 政策体系,兑现报国家审批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历史承诺,保障 137 个重大建设项目水田占补平衡。垦造水田和拆旧复垦共为乡村振兴筹得资金 437 亿元。
截至 5 月底,全省已动工垦造水田项目共 34.5 万亩。同时,全省各地 16.3 万亩水田指标承诺,已兑现 14.99 万亩。广州、深圳、珠海、汕头等 18 个市已完成水田指标承诺兑现。
今年 4 月 27 日,广东印发了《广东省垦造水田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 年)》,推动新一轮垦造水田工作,提出到 2023 年全省至少完成垦造水田 15 万亩的工作目标,并在总结提炼上一轮垦造水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垦造模式、项目管理、利益分配、后期管护等制度机制。
实施 " 三旧 " 改造 93.78 万亩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石,土地资源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最重要载体。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常态以来,如何让存量的产业用地提容增效显得尤为紧迫。广东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广东坚持协调发展,加强规划引领,出台《实施深化改革加快推动 " 三旧 " 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及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全国第一个 " 三旧 " 改造管理办法,启动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
自 2008 年实施 " 三旧 " 改造以来,截至今年 6 月中旬,共实施 " 三旧 " 改造 93.78 万亩,已完成改造 56.68 万亩。共节省土地 22.95 万亩,节地率达 40.49%。
用海审批效率提升超 50%
今年以来,广东实施规划用地 " 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多测合一 " 改革,承接国家用地审批权,用地预审和审批效率均提高 60% 以上,用海审批效率提升 50% 以上,矿业权招拍挂公开出让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截至目前,已完成新建广州南沙港铁路、广东陆丰核电 5 号 6 号机组等 18 宗项目用地预审,总面积 5.70 万亩;省级以上平均审批时间由授权委托前 127 天减少至 44 天,下降 65.4%;全省共完成用地审批 1003 宗、总面积 11.52 万亩 , 其中承接国务院授权委托完成广州市从化至黄埔高速公路、新建汕头至汕尾铁路(汕头段)等 38 宗项目用地审批,总面积 2.56 万亩,省级以上平均审批时间由授权委托前 352 天减少至 105 天。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通讯员 冯建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