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拍摄于 2006 年的老照片,如火如荼的工地现场,喜气洋洋。
滨湖新区启动区开工庆典现场,一个身穿红衣的孩童无意闯进了摄影师的镜头,眉眼带笑,手舞足蹈。
若按时间计算,这位小朋友已近成年,而当初的滩涂之地也演变成为 " 安徽之窗 "。
照片,历史最直白的记忆。在这一张张泛黄的照片纸中,我们也有幸见证了一座城区的蝶变。
" 环湖时代 " 华丽启幕
滨湖新区启动仪式现场,群众围观滨湖新区规划图
2006 年 11 月 15 日,随着阵阵机器轰鸣声,滨湖新区拉开了大建设的序幕。
城湖共生、人水和谐是滨湖建设的目标。为此,滨湖大力实施 " 河长制 " 和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开启了巢湖岸线生态整治工程。
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污。滨湖新区采取 " 河道整治、污染治理、水源补给、生态重建、监控调度 " 五管齐下的方式,综合整治后的塘西河,已成为全国城市中心区河道治理的典范。
玉龙路建设前面貌及通往合肥市区的公交车
治湖之外,从建设之初,滨湖新区便注重人与产业、城市之间的发展关系," 产城一体 " 成为滨湖新区建设的主流模式。
2009 年初,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规划建设正式启动。如今,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已入驻以五大国有银行后台中心为龙头的 X 家金融机构。
万达文旅城、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 放眼滨湖 16.8 公里黄金湖岸线,各类文化旅游景点已群星璀璨。以生态优美见长的滨湖新区,还成为各种文体旅游活动的举办胜地。环湖国际马拉松、国际铁人三项、中国青年帆船帆板精英赛、毅行骑行等国际国内重要赛事活动的举办,也让滨湖的文化旅游走向国际化。
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宜创,十六载风雨兼程,滨湖新区已经成为全省开工面积最大、在建工程最多、人口聚集最快、生态环境最优、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区。如今,滨湖新区顶着 " 城市形象新窗口、安徽未来新中心 " 的光环阔步迈进,足音铿锵,行稳致远。
" 中心城区 " 呼之欲出
从滩涂之地嬗变为 " 安徽之窗 ",滨湖新区只是 " 包河大建设 " 的序幕。
弹指一挥间,华东四大铁路综合枢纽之一的合肥南站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南北一号高架通车成为贯穿合肥的快捷通道;金寨路高架、方兴大道高架、紫云路、龙川路等道路纵横交错,交通脉络呼之欲出。合肥轨道交通 1 号线、5 号线陆续通车,城市出行畅享无缝对接。
拆、建、算、安、管,蜕变过程中的包河在对标对表长三角的道路上不断奋斗。
你看,淝河片区改造历经三年建设。21.2 平方公里的热土改头换面,一个生态、文化、产业、宜居的新淝河正在重塑合肥城市格局;
你看,大建设拉响发展引擎,经济实力全面跃升,安徽第一城区挺进 " 全国百强 ",合肥 "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 以及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有了重要引领;
你看,十四五宏图展开之年,包河大建设再接再厉。" 一区一带一核一廊一园一圩 " 组团建设、融合发展;
从 " 郊区时代 "、" 城区时代 " 再到 " 中心城区 ",包河正以大建设、大改造为载体,开辟出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功能的全新路径。
" 生态绿色 " 潜力所在
准备降落在骆岗机场的飞机
" 那时我住在南七,每天各种不同形状的大小飞机经常飞过我们家楼顶的那片天空。飞机对于我那个年纪的男孩绝对是一种极大的诱惑,记得每次只要一听到飞机声,我都会赶紧跑出家门,站在三楼的走廊,目不转睛地盯着飞过的飞机,直到它消失在楼顶的后面。"
在骆岗机场 " 卸任 " 那天,一位老合肥人在采访时如此说到。的确,骆岗机场是老合肥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随着新桥机场的启用,骆岗机场结束了它的前一个使命,那么它的下一个使命会是什么呢?
骆岗机场内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骆岗生态公园将加快建设园博园、滨湖国际科学交流中心等五大工程,打造城市会客厅,塑造优美天际线,提升城市建筑美学水平。
骆岗机场最后一班航班落地
为了打造这张城市新名片,包河丝毫不懈怠——采用挂图作战方式,倒排节点工期,攻坚克难,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春节均不停工;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骆岗生态公园景观的影响,园内市政道路建设还创下了全省市政道路建设史上的三个 " 第一 " ——
三条道路在跑道段全部采用了隧道方式暗挖穿越,管幕顶进施工工艺;
庐州大道隧道长 2.6 公里,是目前省内最长的市政隧道;
庐州大道与花园大道将在地下交互,为全省第一个地下互通立交工程。
公园总面积 15.3 平方公里,景观绿地面积就占据了 7.83 平方公里。两个数字,突出了骆岗生态公园最显著的特点:绿色。
骆岗生态公园的蓝图勾勒也侧影了城市未来的方向和理念——以生态和环境的 " 清 ",集聚营造人才和产业的 " 亲 ",打造掩映在大森林中独具魅力的创新生态新区,使之成为合肥面向全球的国际舞台。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恰好也是这座城市的潜力所在。
在城市记录片中如此描述:这座公园,关乎生态、关乎生产,更关乎生活。他的诞生彰显了这座城市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所具备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中华特色。
合肥包河,正以绿色的笔触和科技的词汇,探索中国未来城区发展的先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